第919章
这些人之所以听程昱的命令,原因只有一个:程昱够狠。 他们私下里称程昱为人屠。 这个称呼不仅是指程昱吃人,更是对程昱出身低微的鄙视。 说起来有点奇怪,他们自己本是青州黄巾,却歧视出身寒门的程昱。 原因也很简单:青州黄巾的主体固然是穷得没有立锥之地的贫民,但直正掌握权力的将领却未必是贫民,而是有一定家资的青州豪强。严格来说,他们也是寒门,但这并不妨碍他们鄙视程昱。 而极力宣扬程昱劣迹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持自己对部下的控制权。 程昱的确够狠,但狠只能让人怕他,无法让人敬他。 命令可以听,但执行不执行,又执行到哪一步,那就不好说了。 这些程昱解决不了的问题,对黄猗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至少不是什么大问题。 论出身,黄猗出身江夏黄氏,娶的妻子是汝南袁氏,都是这些将领不敢仰望的豪门。 论实力,黄猗身兼并州狼骑和凉州大军的加成。本人以军功封侯,足以碾压这些青州兵的将领,让他们说话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身份,想想驻扎在洛阳的凉州军。 青州兵的战斗力,在凉州军面前不值一提。 就说服技巧而言,黄猗也远超程昱。 在宣布新的命令之前,黄猗先和几个将领聊了聊他们的出身,以往的经历,还问到了一些《太平经》经义。 与比一问三不知的白波军,青州黄巾作为曾经的黄巾主力,对《太平经》的了解要多一些。见黄猗居然了解《太平经》,他们立刻多了几分亲切感。 论了几句经,黄猗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你们有人知道河东现在是什么样子,白波军的现状如何吗? 听了这个问题,刚才还有些小激动的诸将顿时蔫了。 袁绍撤兵之后,关东太平,当年主动或被动西行的关东人渐渐有回到家乡的,带来了不少河东、关中的消息。 黄巾旧部之间也有一些联络渠道,他们对白波军的情况并不陌生。 总体来说,白波军的日子要比他们舒服得多。 出身白波军的杨奉现在官居左将军,驻陕县,便是青州黄巾想都不敢想的。 黄猗随即给他们讲起了杨奉的故事。 杨奉为什么能得到天子的信任?是因为杨奉在华阴之战时立了大功。 杨奉为什么能在华阴之战时立大功?因为他接受了天子的安排,在军中推行教化,提升了战斗力,这才正面击败了李傕的部下。 当时协助杨奉教化将士的先有杨修,后有伏德,有一段时间,天子还亲自住在杨奉的营中,与将士们吃一锅饭。 最后,黄猗对他们说,你们想不想回到青州去,过上现在白波军过的日子,让青州与河东一样富庶? 青州本是齐地,依山傍晚,向来以富庶著称,条件比河东还要好一些。只要能赶走袁熙,将青州重归朝廷,用不了几年,青州就能恢复生机。 如何才能赶走袁熙,重建太平? 你们当得起这个重任吗? 如果想当起这个重任,首先要证明你们不再是那些只知道杀戮、抢劫,像蝗虫一样的流寇,而是奉行天子教化,能够保境安民的王者之师,正义之师。 防秋汛,就是证明你们的机会。 对豫州百姓都能如此爱护,对家乡人当然更有仁爱之心。等你们的功绩传到朝廷,朝廷才能放心的让你们去青州,而青州人也会像迎接亲人回归一样迎接你们。 到了那时候,朝廷不派你们去,青州人都不答应。 黄猗一番话,说得诸将热血沸腾。 离乡多年,谁不想荣归故里? 如果能奉诏杀回青州,驱逐袁熙,他们不仅有机会封侯拜将,还将一洗当年的恶名,成为拯救青州的英雄,再也不用担心被人指着脊梁骨,称为蚁贼、蛾贼,名利双收。 黄猗巧舌如簧,迅速说服了诸将。 程昱看在眼里,也不由得心动起来。 黄猗虽说出身高门,但高门子弟可没有这等与军中将领打交道的本事,只能是讲武堂教的。 黄猗能学,为什么我的儿子不能学? 第七百五十二章 民心可用 黄猗做通了将领的思想工作,程昱的命令推行立刻变得畅通起来。 近万将士放下了武器,拿起了熟悉的农具,走上了河堤。 且不说这些人能干多少活,起到什么作用,他们的行动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吸引了无数目光。 一直以来,这些青州兵都是以镇压者的身份存在的。突然之间,他们以保护者的面目出现,让很多人都不适应。 议论者有之,观望者有之,怀疑者也有之。 黄猗在洛阳时协助韩遂防汛,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他和程昱商量,事先调集了足够的粮食,发放到诸部,并三令五申,严禁扰民。 否则严惩不怠。 与此同时,程昱又下令各乡亭征发劳役,与将士们一起上堤劳作。每次征发的人数不多,时间也不长,最多三五天时间。 更关键的是,提供伙食。 劳动强度不大,待遇却不错,原本困难重重的征发一下子变得容易了许多。尤其是第一批人回去之后,告诉乡党,与他们一起劳动的青州兵不仅不凶狠,反而特别客气时,大家的热情一下子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