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屋 - 历史小说 - 问鼎十国在线阅读 - 第822章

第822章

    罗幼度回过神来,看着认真奋笔疾书的诸多考生,悄然离去。

    所谓殿试并不是需要罗幼度这个皇帝亲自监考,只是由他亲自出题,然后亲自挑选出中进士的名单而已。

    集英殿自有多位官员监考互相监督。

    罗幼度回到延和殿,招来窦仪,询问春耕的情况。

    窦仪身为首相,对于重中之重的春耕自是了若指掌,说道:“今年雨水充足,朝廷提前育苗,各地已经将秧苗发放下去了。”

    罗幼度不住点头。

    朝廷掌握着最优的育苗技术,天下大半秧苗都是朝廷负责培育的。

    有钱的百姓直接向官府购买秧苗,没钱的百姓则向朝廷租借秧苗,待丰收的时候,上缴一定的粮食,不存在买不起秧苗,导致田地荒芜的情况。

    秧苗发放,意味着百姓已经开始准备春耕。

    他从案几上拿过地图,招呼窦仪上前,用手在黄河中下游两岸,画了一个大圈,从滑州开始,南岸的澶州、濮州、博州、齐州,北岸的卫州、相周、大名府、贝州、德州都囊括在内,对着窦仪道:“吩咐圈里的官员,让他们督促百姓尽快完成春耕,将民力空闲出来。”

    窦仪忧心忡忡地说道:“如此会不会引发恐慌不安?”

    百姓有服徭役的义务,通常都是在夏冬农闲时节参与的。

    农忙时节强征百姓徭役,很容易引发抗拒的心理。

    罗幼度道:“那就得看官员自身的能力了,与百姓沟通,服从朝廷调度本就是身为父母官他们的责任。这点基础都做不到,那就不要干了。另外,将澶州、大名府的粮仓都填满,可随时调用。”

    他这是在为治河特别行动组做事先准备。

    罗幼度并不善于治水,但却知道要想治理黄河这庞然大物,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

    窦仪皱了皱眉,问道:“是否急了些?”

    罗幼度决然地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不能等灾情来了再做反应,既然有不好的迹象,就得做最坏的准备。”

    窦仪心底也念了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目光也从犹豫,变得坚定,说道:“臣这就去办。”

    相比御箴四句,窦仪更加喜欢这一句。

    御箴四句固然能够让人热血沸腾,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却是实实在在地为生民着想。

    第四日,罗幼度御案上已经多了三百份试卷。

    “你去叫些人,将这些搬到文德殿,朕要逐一批阅!”

    罗幼度对着秦翰说道。

    其实身为皇帝,他并不需要将这些卷子一一批阅。

    朝廷的阅卷管已经提前将三百名考生的试卷逐一审批过了,他们各自打分,将得优最多的挑选出来。

    身为皇帝的罗幼度只要在最优的卷子里选择出心仪的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二、三甲进士即可。

    不过罗幼度想要看一看所有人关于治水的文章,看看能不能找到治水良方或者治水奇才,能够为当前黄河泛滥的前景寻一条可靠的治理道路。

    一连几天,罗幼度都睡在文德殿,利用空闲的时间批阅考卷,认真的阅读他们对治黄河的看法。

    这夜,他拿过一份赵州郭河的卷子,见他在试卷上写道:“澶、滑堤狭,无以杀黄河之怒,故汉以来河决多在澶、滑之间。黎阳九河之原,今若引河出汶子山下,穿金堤,与横垅合,以达于海,则害可息也!”

    第二十七章 穷惯的好处

    “澶、滑堤狭,无以杀黄河之怒,故汉以来河决多在澶、滑之间。黎阳九河之原,今若引河出汶子山下,穿金堤,与横垅合,以达于海,则害可息也!”

    罗幼度默念了一句。

    这句话说的是澶州、滑州是黄河中下游水流最湍急的地方,两岸堤坝抵挡不住黄河之水。

    当从黎阳引流,出滑州汶子山,过金堤,与横垅汇合,一并东去。

    文中金堤与横垅指的并不是关隘,而是大坝跟埽。

    金堤大坝位于阳谷县与范县交界之处,是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黄河决口,治水专家王景征发民工数十万人治河,指挥筑成了左堤和右堤,以防止黄河泛滥,被后人称为“金堤”。

    现在的金堤大坝指的是位于临黄的左堤,因为后周显德三年,黄河已经有北移的迹象。右堤当前只有防汛之功,并没有阻挡黄河的用处。

    对于治河,罗幼度最近临阵磨枪,狂补了一些知识。

    这几天又看了两百多份关于治水的考卷答案,也整理出了一些心得。

    华夏人一直都有与天斗的魄力,西汉贾谊在《奏治河三策》中就形成了一套关于治河的理论。

    东汉情况不一样,黄河经过百年的冲刷,已经成为地上河,疏通的难度很大,王景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凿山阜高地,破除旧河道中的阻水设施,堵绝横向串沟,修筑千里堤防,疏浚淤塞的汴渠,自上而下对黄河、汴渠进行了治理。

    此举令得黄河安分了八百年,虽期间每一朝代无可避免地皆有险情,然都在人力可控之内,王景治理之后的黄河基本河道固定,不曾改道。

    直至今日……

    黄河再度不安分起来。

    历史上宋朝对于黄河的治理极其失败,他们在黄河改道之后,甚至为了达到军事目的,不惜违背规律,将改道的黄河,再次强行改道,将黄河视为阻挡契丹南下的防御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