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屋 - 历史小说 - 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在线阅读 - 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第180节

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第180节

    卫王他们虽然是手下败将,但留给他们观礼的位置却极好,能清晰的看到姜蓁衣服上用金线绣的神凰,还能看到冠冕之下,姜蓁那充满豪情的深邃双眸。

    明明姜蓁的身形并不威猛,但她站在高台上,却有万夫难敌的威风和霸气,能稳稳的吸引住众人的目光。

    “寡人十六岁登基,历时七年,荡平四国,天下一统,寡人是这天下唯一的君王,故今日昭告天地皇祗,在此称帝……朕做这皇帝,必让我姜国百姓丰衣足食,人寿年丰,护我华夏之民族,永世昌盛……”

    姜蓁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云霄,卫王就那么愣愣的看着,神色恍惚。

    扪心自问,姜蓁做出的那些功绩,卫王做不到,姜蓁对未来的承诺,卫王就更做不到了,他也不相信姜蓁能做到。

    但他转头去看姜国的那群臣子时,却发现姜国臣子的脸上,全是狂热和信服。

    姜国君臣都有创建不世之伟业的雄心,而这雄心的来源,就是姜蓁。

    她让姜国的臣民相信,有她在,一切皆有可能。

    姜蓁的话说完,礼官就高声唱道:“拜!”

    “臣等参见皇上。”

    被这气势裹挟,卫王也不自觉的弯腰低头,向姜蓁俯首称臣。

    等起身的时候,卫王心中的不甘,莫名的就消散了不少。

    姜蓁做出来的这些功绩,当得起他这一拜,也当得起姜国臣民的敬仰。

    如今天下太平,未兴战事,姜蓁称帝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免除百姓一年的税收,和百姓同乐。

    除此之外,姜蓁还颁布了一系列新的规定,比如姜国官方用字是简化字,交易所用的货币必须是铸造局产出的金银铜币……

    等繁杂的仪式结束,卫王就坐在了他的位置上喝酒,看着姜国群臣欢庆,时间一到,就赶紧离开皇城。

    但皇城外头的街道,也在跟着庆贺,热闹得十分扎眼。

    “父亲你要是身体不适,就先回府里休息吧。”卫阳有些心疼的劝道。

    “我还没好好逛过这个新的永安城,既然来了,就好好逛逛吧。”

    败都败了,总不能一直逃避下去,卫王甩了甩袖子,大步向前。

    永安城最热闹的两个地方,是东西两个坊市,而今姜蓁称帝,坊市内的所有商家,为了庆祝,装扮得花枝招展不说,都在搞促销。

    还有许多杂耍伶人,也在趁此机会大秀歌舞,旁边围着一圈叫好的人。

    卫王看得倒是热闹,很快就把荷包里的钱打赏干净。

    等走到商铺想买东西的时候,就只能掏金叶子和金珠。

    “贵人,陛下今日刚下的令,坊市内只能用姜国钱币交易,要不我派人去把这金珠换成金币如何?”坊市内的商贾被钓鱼执法过,做事格外谨慎。

    “不用劳烦你,我自己去换。”卫王干脆的说道。

    姜国的坊市内,有铸造局的办事处,可以用旧币和破损的钱币换新币。

    看到卫王拿金珠来换,小吏还提醒道:“若是家中有四国旧币,或是纯度不高的金银,还需早日来换,再过一个月,换币就要给火耗费了。”

    卫王哪怕从高位跌落,也不会在乎这一点火耗费,可普通百姓却是在乎的,以姜蓁这种做法,四国旧币很快就会被市场主动淘汰。

    “四国的印记,就是这么被一点点消除干净的。”卫王小声嘀咕道,“大家都在用姜国的简化字,用姜国的新币……姜王这软刀子使得,可真是顺溜。”

    “姜国本就擅长这些东西。”卫阳说道。

    真刀真枪拼不过,软实力也差人家一筹,卫王叹气道:“只怕再过几年,天下人就不会再记得,曾经还有四个和姜国旗鼓相当的强国,只知道这天下就只有一个姜国,只有一个女帝。”

    不用以后,现在姜国的基层的小吏就已经有这个认知了,理直气壮的说道:“有陛下在,其余四王不过是土鸡瓦狗,陛下功绩堪比尧舜,她称帝,理所当然,其余四王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值得历史铭记?”

    卫王当场哽住,眼眶都红了,姜国小吏说话怎么这么毒。

    第206章 城里挣钱城里花

    “和谁比,都别和那位比,这天下谁能比得过她?”卫阳扯了扯自家老爹的袖子,把人给拉走。

    “是比不过,但这小吏说话也太难听了。他知道什么啊,就敢妄加评断。”

    如果不和姜蓁比,卫王这个君王做得也不差,至少是及格线以上,在姜蓁出世之前,他也是好君王的代表之一,连姜大头都比不过他。

    卫阳劝道:“下次父王可以去大学论台,听听大家是怎么讥讽宋王齐王的,您心里应该就平衡了。”

    这天下嘴巴最厉害的,从来不是那些基层的胥吏,而是师从各家的读书人们。

    以前也有诸侯称霸过天下,虽然权利没有姜蓁这么集中,但那诸侯也是无人敢反对的霸主,可他想要封禅泰山,得到的却是一堆嘲讽。

    一堆读书人跳出来,说君王要有德行,天下要有祥瑞出现,才能去泰山拜见天帝,接受天命。

    但这事儿轮到姜蓁,就没人敢叽叽歪歪了,什么德行,什么祥瑞,大家就跟忘了这事一样,大家口风一致的歌功颂德。

    君王要是真正胸怀宽广,像圣人一样,大家自然畅所欲言,想怎么批评就怎么批评,但姜蓁小气得明明白白,所以大家也不想因为一些小事,惹姜蓁不痛快。

    之前姜蓁杀贪官,史家的人弄了个名单来提醒她,转头姜蓁就把史家学堂的竹纸断供了一半,甚至史家学子的殿试排名,也会受到影响。

    都知道这事儿是姜蓁做的,偏偏人家找好了借口,史家的人也无可奈何。

    不是什么大事,就别惹姜蓁,这是大家的共识。

    【其他人都还挺有眼色的,就史家那伙人不知悔改,不知道在史书里说了阿蓁多少坏话。他们都不是什么大度的人,偏偏要阿蓁大度,想什么美事呢。】

    【圣人明君都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咱们就不为难自己了。】

    【就是,阿蓁要是把路走窄了,以后小星星继位怎么办?】

    【那群史官每年修的史我都看过,大事上倒是没含糊过,小细节就随他们了。】

    国家的建设,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姜蓁登基七年,折腾了各种法子,才让姜国百姓勉强不饿肚子,想让他们能随意吃喝,且还有得奋斗呢。

    按照姜蓁的设想,现在只是免税一年,等姜国再强大一点,种地的普通百姓,就该一直免税。

    担心今年百姓手中的粮食多了,粮价会跌得厉害,姜蓁对郭凡叮嘱道:“别给那些商贾压价的机会,低价之时,就由朝廷出面购买粮食。”

    “皇上放心,再大的粮商,也不敢在今年瞎折腾。”郭凡自信的回道。

    论财力雄厚,谁都比不过朝廷,朝廷想稳粮价,就没有谁敢来找事。

    但各类税收,是朝廷收入的大头,如今收税的方式,是百姓种什么,就交什么税,甚至连秸秆也是税收的一部分,需要上交给当地衙门,以供牲畜食用。

    没了这一部分税收,农庄就需要花钱买饲料,衙门所需的各种零碎的东西,也需要花钱买。

    如此一来,各地的财政压力,就猛然加大。

    郭凡有些不自信的说道:“只靠各项商税,还有朝廷的各类作坊,能支撑朝廷今年的运转吗?”

    “怕什么。也就是前两年打仗,要是不打仗,我姜国产的粮食早就够吃了。而且现在姜国粮仓囤积的粮食够了,试一试也无妨。”姜蓁回道。

    “有织布作坊在,布税倒是早就可以免了,但粮食这东西永远不怕多。天下虽然统一,但周围还有四夷虎视眈眈。”

    以郭凡的眼光,早就看到了工业集中生产的威力,如今各县都有织布作坊,导致在家织布的女子大减,全都跑到作坊里干活挣工钱,交税的时候,从作坊里买布交税。

    作坊的生产方式,让布价大跌,但粮食却做不到如此,就算是高产粮种,也要仔细耕耘,才能有收获。

    姜国以后还需要对付胡人,粮食上面不能疏忽。

    “只要朝廷有钱,想要粮食,从百姓手中买就是了,为何一定要盯着粮税呢?”姜蓁拍了拍郭凡的肩膀,说道:“格局大一点,眼光放长远一点嘛。”

    “可农业是根本。”郭凡忍不住反驳,但想到姜蓁暂时就只免税一年,郭凡就没再多劝。

    【那是以前。现在工业和农业并驾齐驱,粮税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

    【朝廷对外征战,保护百姓,百姓交税,供养朝廷。郭凡所接触的,一直是这个模式,还没跳出这个圈来。】

    【对这样的人,说再多都没用,他看一遍自己就懂了。】

    因为今年免税,各郡县的官员,都做好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准备。

    秋收刚过,衙门的胥吏就四处奔走,通知各乡百姓,“今年朝廷免税收税,家中要是有余粮,可卖给县衙,稻子二十钱一石,豆子红薯的价格也不低……”

    各郡的地理条件不同,各类粮食的收购价格也不同,而且朝廷定的价格,不高不低,算是给百姓兜个底。

    若是商贾给的价钱高,百姓就可以把粮食卖给商贾,若是价格低了,百姓大可以卖给朝廷。

    朝廷都表态了,当地的商贾也识趣,在价格上,都与朝廷持平,或者略高一些。

    “今年的收成好,又不用交税,家中的粮食,可要卖给城中商贾?要卖的话,是现在卖,还是等过阵子粮价高了再卖?”

    “等明年新粮下来,陈粮就要跌价了。”

    “那就留一年的口粮,剩下的都卖。”

    乡里许多夫妻都在偷偷商议,怎么处置家中的余粮。

    这是往年从没有过的事。

    以前他们也就刚刚填饱肚子,哪敢奢望家中的粮食能卖钱,不饿死人,他们就已经觉得庆幸了。

    想到各国贵族爱囤钱的尿性,郑小白未雨绸缪,提前备好了大量的金银铜钱。

    “普通百姓家的粮食产量也不高,这些钱够他们换了。”

    乡里的百姓,陆陆续续的背着粮食来城中换钱,换来的钱还没踹热,就又花了出去。

    “家中的铁犁该换了,镰刀也没有坊市中的好,这个得买,牛也该买,再买个板车……”

    “别人家中都在用铁锅,我家也该用上了。”

    “布价相较往年便宜了这么多,家里人苦了一年,有钱了也该换件新衣服。”

    “纸笔也该买一些,家里的小孩在识字,万一以后出息了呢。”

    乡里的人背着粮食进城,然后又背着大包小包的零碎玩意儿回家。

    铁器、布匹、纸笔这些东西大多是当地官府在经营,官府在买粮食上花出去的钱,又在其他东西上挣了回来。

    郑小白翻着账本一合计,“怎么咱们还赚了呢?他们这是一分钱都没带回家,全在城里花干净了啊。”

    第207章 大结局

    普通百姓就算要在家里囤货,也只会囤粮食、布匹、刀具这种实在的东西,银钱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性,要往后排。

    之前郑小白担心大家卖的粮食太多,当地没那么多银钱收购,如今却担心大家舍不得卖粮食。

    “粮食嘛,留个一年的口粮就差不多了,家中的粮食留太多,到了明年就是陈粮,庶民这个时候再卖粮,是要吃亏的。”郑小白嘟囔着说道:“早该和百姓们把这利弊说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