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315节
书迷正在阅读:七零穿回老家的宝贝疙瘩、重生毒妃:病娇摄政王太黏人、重生九零接好运、团宠七零小厨神、发家致富奔小康[九零]、姑姑来自异世[七零]、和离后他跪了、小楼一夜听春雨、(HUNTERxHUNTER)猎物驯养与食用指南、永夜囚笼(NPH-架空现代)
一般的“妾”都是纳,而外宅是男人私下里置办的产业,养的女人就是在这个宅子里生活。 因为这种关系是没有“三媒六聘”的,更没有婚书在衙门登记,故而只能是“妾”,正所谓“聘者为妻,私奔者妾”,这女人没名没分的跟着一个男人,不是妾室也是妾室了。 必须说明的是,古代允许一夫多妾,男人在外边找女人过日子,不是违法事情,又因为男尊女卑的观念十分封建,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品,男人婚外家里的女人被冠以“外室”的称呼,其实也是对男人的做法变相合法化默许了认可了。 不过,作为在外宅里当“外室”的女人,其地位是很低的,尤其在大家族里上不得台面。 一般都是什么戏耍女、青楼花魁之类的女人,不容于大户人家,只能当个没名没姓的“外室”,住在“外宅”里。 而能让一个大地主,将一个女人养在外宅里做外室,那么那个女人身份,恐怕就真的是“上不得台面”了。 一个地主家的门槛有多高啊?乡下地方也不那么讲究。 温润晃了晃脑袋,将跑远的思绪拉回来:“他有钱,进来府城生活,倒是说得通,其他人呢?” “其他人也都差不多,多少有点家底,或者是来投奔亲朋好友的,城外灾民十几万,那日子怎么过?不来城里在外面,也很容易让一些穷凶极恶的人盯上。”张三儿道:“来了城里还能安全一些,何况……万一事不可为,府城总有城墙围着,城门守着……。” 温润脸色十分不好看。 他明白,如果真的再有地方决堤,到时候,府城大门一关,有高高的城墙护着,这府城里的人,起码是安全的,至于外面是否饿殍遍地,那就管不着了。 可能到时候,也管不起。 不过一路上走过去,这些来避难的灾民,其实生活水平还是很高的,起码他们有钱,有家产,有底气在逛街的时候,还能给自己的女眷买个珠花什么的,估计家里也是不愁吃穿的那种。 说是灾民,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户籍在永丰县而已。 可是第二天,温润就发现,粮店的价格,又涨了,如今已经是平常粮价的五倍还多一些。 温润去了书院,发现吕山长正在犯愁。 “你愁什么?”温润郁闷的坐在他对面:“你家也没遭灾。” “外面灾民那么多,我家田地也在外面,又不是在城里头。”吕山长没好气的道:“孩子们也无心读书,好几个热血的都说要去城外赈济灾民。” “那是好事儿啊!”温润也有些郁闷:“我看这几日,城里也乱糟糟的,真让人郁闷。” “唉!”俩人对着叹气。 中午温润吃饭都没吃下去多少,看过了两个弟弟,又去了知府衙门 “你怎么来了?”欧震大人赶巧了,正好歇口气的功夫,温润就来了。 “我来看看,办点事儿。”温润看了看欧震大人:“你这是怎么了?整个人好像那灶台上的炉灶,都要冒火星子了。” “还不是那个草包县令!”欧震大人气的眼睛都瞪圆了:“还有那个新来的河道总督,都是个什么东西?竟然把江堤工程,随便糊弄,用的都是什么东西?麻包里头装的都是稻草跟土,混合在一起,能挡住什么啊?” “这……?”温润一听就皱眉了。 按照规定,这麻包里头应该装的是沙子,或者干脆就是石头块子,用麻包筑堤之后,水流冲刷之下,会逐渐稳固,行成越来越牢靠的堤坝。 可是那俩干得什么事儿啊? 这种东西垒起来的堤坝,看着结实,可大水一来,不堪一击。 溃堤,是必然。 “那就拿掉县令,上告那个河道总督呗?”温润能想到的就是这个了。 古代官场什么样,他是真的不知道。 加上这事儿可不小,欧震这一个知府,可扛不住;加上巡抚辛明大人,也不行。 二三十万的居民流离失所,沦为灾民。 半个永清府都成了泽国,欧震能不来气么。 “大人,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啊!”温润皱眉:“城里头的灾民太多了,这府城也不大,而且灾民里良莠不齐,这才几日?就有不少闹事的,在下看永清县的县令都犯愁的掉头发了。” “他犯愁,我还头大呢。”欧震大人气的在地上团团转:“这么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怎么就被派来了这里?一个纨绔子弟,如何能在永丰县当县令?真是气死我了!” 温润这才知道,河道总督是个关系户。 而永丰县令更是个纨绔子弟,这俩人来这边,温润觉得不是来当官的,是来捞资历的,因为前一任河道总督,高大人将这边的河道治理的井井有条,他们来只需要翻新重修两条堤坝就行了,而且还是在永丰县这么一个富裕的县,这简直是躺着捞政绩好么。 还有永丰县,上一任县令可是留了县丞与县尉的,更有这新任县令七八个师爷辅佐,就算是个草包也能当好这么一个县令,毕竟永丰县盛产粮食,在这个时代看来,就是一个风水宝地。 民众也好管理,粮食也不愁卖。 说白了这就是个肥差,闲差! 不用干活就能有政绩,一直到三年之后,有这么一块风水宝地,还不顺顺利利的升迁? 只要不是傻子,按部就班就能干好。 而且高大人还给他们留了个可以做政绩的工程,只要按照以往的规矩来翻新巩固堤坝,就可以了,设计图都给他们留下了。 江南的河道是个很容易出事、也很容易出政绩的地方。 这都能让他们干成溃堤、水灾、甚至是十几万的灾民。 他们不死也得脱层皮! 可欧震大人可是永丰县的顶头上司,又比河道总督品级低,被夹在了中间,成了夹心饼干里的那块夹心,你说他能不闹心吗? 于公于私,他都闹心的不得了。 “别生气了,生气也于事无补。”温润道:“目前赈灾是第一位,朝廷有什么办法没有?” “朝廷倒是来了消息,下了命令,开仓赈灾,另外,还有一位钦差大臣前来监督,那个人可不简单呢,听说是皇亲国戚,是一位国舅爷!”欧震大人提起此事,倒是有些兴奋:“身份越高,越说明皇上对此的重视,而且还带来了朝廷赈灾的银两,以工代赈的方式,等水退了,将堤坝重新翻新修整,唉,若是堤坝能百八十年的重修一次,就好了,这每隔三五年就得重修,真是累人。” “做成石头的不就好了?”温润提议道:“您看我们将军府那里的水渠,用石头砌成的,结实又耐用,只要不人工动手破坏,移动那些石砖,水流再大,也不会冲垮堤坝,最多像江阴县那样,漫过去而已。” “你呀,你呀!”欧震大人却摇头:“你是在野的文人雅士,不知道这里的弯弯绕,堤坝漫水的那个县城,是什么地方?那是先帝的首辅大臣何奎,何应龙大人的家乡,他作为首辅大臣,在朝中鞠躬尽瘁十八年,乞骸骨退休之后,先帝甚至派了半副銮驾送他归乡,在县城里,就有他家的祖宅,幸好何家人少,一共不到二十个,伺候的人五十几个,家宅也不大,可关键是,那老头儿能通天啊!他九十八岁高龄的时候,还跟先帝通信来着,还说君臣相约过百岁!先帝薨逝,他也跟着去了,新帝登基,特意下了圣旨,晓喻礼部,来给老人家治丧,甚至还让礼部预备了半份,跟先帝一模一样的祭品送来,他在那里,那里的堤坝敢修的不结实?何家在那里有十顷稻田,堤坝不修结实,一旦发了水灾,第一个冲击的就是何家的田地,当年和老打人真的是见微知著哦,他特意要了挨着堤坝的田地,说那里水源充足,其实就是变相的给河道总督衙门添麻烦,高大人一来,就先修了那边的堤坝,甚至是修的非常结实!用的是石砖打底,结实的水都漫延过堤坝了,那堤坝也没溃。” 听了他这么说,温润总算是知道,这堤坝修建的坚固与否,全看那堤坝附近是谁家的田地。 第302章 吕山长的眼光 “那永丰县就因为没有什么出名的人,就……?”温润想了半天,的确是没想出来,永丰县有什么出名的人才,只有出名的盛产粮食。 粮食这个东西,哪儿不能种啊? 永丰县产量大,可别的地方也不是没有产粮食,就是不如他们那里的多而已。 且永丰县空降下来的县令,以及新上任的河道总督,都不是什么能耐人……要是能耐人,能让人千方百计的挑了这么一个躺着捞资历的地方任职吗? 要真的是有本事,取一个贫瘠的县城,让他们去治理,三年之后,治理的好,这是实打实的政绩,升迁也会很容易。 可这种有些“投机取巧”的政绩,实在是让人看不太上眼。 这两个人等于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才得了这么好的一个地方。 结果让他们俩就修缮个堤坝的事情,就做成了这样,别说上边不好交代,就是下头的人,也都看着呢。 “不管怎么说,那俩都是要负责的吧?”温润只能这么问了。 “他们俩倒是能负责,可他们俩上头有人,我也不知道是谁,总之,这是个烫手的山芋。”欧震大人一个头两个大的告诉温润:“这种事情,咱们先观望一番看看吧。” 其实他想说的是,这种事情,不是他们这个级别参与的,能安排人来这里镀金的,估计也不是什么好惹的官儿。 温润对古代官场一直不看好,闻言也不再说下去,而是谈起了灾民的事情:“灾民进入了府城,好的自然是日子照过不误,可穷的那些怎么办?” 也不能拦着不让进城,那进了城之后呢? 灾民能做什么?更多的是讨饭吃。 府城是有富户,可不都是富户啊! 普通百姓,那也是家没余粮的呀! “去年就收上来的粮食,倒也能吃一段时间,加上你忽悠别人家捐赠的,也不少了,何况现在山上也能挖到野菜充饥。”欧震大人想了想:“秋天看看情况吧,不能都发大水吧?” “其他地方的水势如何?”温润看过朝廷的邸报,上面只说江南一带水患频发,没说具体地方。 “整个江南道肯定不会全都颗粒无收,可也不能幸免。”欧震大人拿了最新的邸报给温润:“你看看吧!” 朝廷的邸报,虽然是刊行天下,但是第一个拿到手里头的肯定是当地的官府啊,衙门拿了第一手资料,其次才会有书院或者书斋等地的人,来衙门抄录邸报。 并且有些邸报内容,衙门是不会给外人看的,欧真大人能拿原封的邸报,给温润看,实在是将他当做自己人,哪怕是吕山长来,他都不会这么没顾忌。 温润拿过来一看,一些大事情他倒是不关心,直接就略过了,江南水患倒是看的仔细。 原来遭灾最严重的就是他们永清府,其次是隔壁的顺江府,不过顺江府水道发达,排水设施很强悍,虽然也遭了灾,可没永清府这么严重。 再隔壁的州府,基本上就是涨水了而已,没淹没粮田那么严重,更没有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成为灾民的惨状。 主要是他们永丰县那里,太惨了点儿,整个县,包括县城都泡在了水里头。 十几万百姓遭了灾,没了家,惨啊! 惨的整个朝廷都为之震动了,派了皇亲国戚,带着赈灾银两来这边,就是怕这江南粮仓,有个好歹,十几万没饭吃的百姓,逼急了别说什么易子而食,估计扯旗造反都有可能。 皇帝是在江南待了好几年的,又是统兵的大帅,当然知道江南的重要性。 天下粮仓,一半都是江南在支撑,且越是往南越出粮食,两季稻子在南边儿,年年不断的种植。 可不能乱啊! 尤其是永清府,这可是南北水陆交通要道,它要是乱了,万一断了南北交通可如何是好? 因为不止是粮食,还有一些商道,断了的话,不止货物流动不了,就连南北通信,都有可能断掉。 这绝对不行! 毕竟京城是在北方,要是断了联系,南边儿半壁江山,非得大乱不可。 永清府好就好在,地理位置特殊上了,朝廷不敢让这里有乱子发生。 故而派了人来,可是邸报到了,人没到。 但是朝廷的邸报上说了,让永清府开仓赈灾,同时,带了赈灾银两南下的钦差大臣,也会到了永清府之后,在周边州府购买粮食赈灾,如果水退了,还要联合当地衙门,翻新修缮永丰堤坝。 温润看的很仔细,半天才抬头,问了欧震大人一个问题:“不知道,永丰县与河道总督,上头是个什么处理?” 他看了半天,愣是没看到,关于这两个直接责任人的处理结果。 “处理?”欧震大人苦笑了一下:“我奏折,巡抚大人的奏折,包括总督大人的奏折,都上去了,可一直没有下文。” 其实说白了,朝廷,或者是上头的人,来了个“冷处理”,即不管,也不罚,就这么让两个人在任上待着。 温润眼睛都瞪圆了:“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