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屋 - 历史小说 - 1627崛起南海在线阅读 - 第1541章 产业升级

第1541章 产业升级

    海汉在浙江的直接控制区就是以舟山群岛加上一个石浦港,陆地面积有限,很难像其他面积较大的殖民地一样搞种植园这类的长期产业项目,就连基本的粮食生产都很难做到完全的自给自足。虽然贸易形势一片大好,商品进出口的数字都在呈现逐月上升的趋势,但石迪文是来自后世的穿越者,深知繁荣的市场必须要建立在实体产业的基础之上,如果本地没有实体产业,那么所有的商品都只能从海汉本土和其他殖民地运来,只单纯作为转口贸易港的浙江殖民区其实没有太高的利润。

    也正是因为这种现状,浙江殖民地的财政状况跟表面上的繁荣完全是两码事,看起来风光无限,但账目却是紧紧巴巴,并没有多少资金可用于本地的建设和再开发。所以才会出现舟山造船厂有心扩大生产规模,却必须要依赖于三亚拨款才能上马项目的尴尬状况。石迪文其实还有很多雄心勃勃的建设计划,但如果没钱肯定全是白搭,而向胜利堡申请资金在手续、周期、资金调拨方面都会有很多繁琐的手续,所以石迪文一直都希望能够在治下地区逐步打造出一些制造业项目,以实现浙江殖民地的自我造血功能。

    执委会对他这个想法其实是很支持的,海外殖民地如果能经营出一些地方特色产业赚取收益,然后自行承担日常运转甚至是开发建设所需的资金,对国家财政来说也是一种减负。如果浙江殖民地能够自行发展出一些实体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那执委会当然也是乐见其成的。只不过执委会能够给予浙江的,主要还是以扶持政策为主,至于资金方面就卡得比较严了,舟山造船厂的情况就可见一斑。

    由于两处港口的陆地面积都比较有限,所以也只能主要开发港口码头和造船业这种对自然条件有一定要求的产业,但石迪文还有更多的想法,他希望能够借助两国建交通商的机会,扩大和推动海汉在浙江各个行业中的影响力,掌握其中一些行业的话语权,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大明境内的地皮、人力、上下游产业链等等条件,开发一些产权完全在海汉手中的工业化作坊。

    以成本而论,大明境内的人力、地皮等费用都要较海汉更低,而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制造业在浙江运作起来也不会存在太大的难度,类似运输、采矿、织造、农产品深加工等等产业,石迪文都觉得可以试上一试。前些日子杭州境内围绕海汉借壳进军织造业所掀起小小风波,便是石迪文制定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所掀起的波澜。

    对于这种借壳落地的方式能否成功,石迪文其实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既然杭州那边的关系户王元表示愿意勉力一试,石迪文自然也不想错过了这样的机会。虽然中途过程中因为杭州知府何冠之的介入而节外生枝出了一些状况,但好在没有脱离海汉的控制范围,最终还是得以比较和平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中间不免有数名倒霉鬼为此付出了代价,但对于大局来说,这些小人物的命运根本就不会在石迪文的考虑之内。

    在宁波府与几个行业的主要经营者进行了一系列的会晤之后,大明与海汉建交的消息也很适时地逐渐流传开来,反过来推进了海汉在宁波境内的行业整合步伐。除了粮食行业依然没有太好的办法迫使粮商们就范之外,其他几个行业在海汉的运作之下,基本都按照计划一步步地得到了实施。而原本与海汉没有直接贸易往来的小商人嗅到其中商机,也开始主动站队,希望借此得到与海汉合作的机会。

    对于这样的契机,石迪文当然不会错过,他让商务部驻浙机构派出了几乎所有的人员,前往宁波各地与这些小商人进行接触,从中挑选出可以为海汉所用的对象。特别是那些在城镇附近拥有一定面积规模的土地或房产的商人,更是需要重点考察的对象。因为这些交通相对便利而地价又不是太贵的地方,正好适合用来建设工厂之类的设施。

    为了谨慎起见,海汉方面不会将这些地产买下来,而是尽可能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允许合作方以地产折算入股。这样便于规避某些不利的政策,如果今后大明对海汉在沿海地区的产业有什么限制措施,相关产业摇身一变就成了大明国民的财产。

    宁波象山港这日来了一条不算太起眼的船,不过桅杆顶端的红蓝双色旗却是表明了这艘船的船主身份是来自海汉。当这艘船靠岸之后,岸边等候的几个人赶紧迎上前去,眼巴巴地看着水手放下跳板,又过了片刻之后,才终于见着正主出现了。

    “杨特使!”“杨大人!”“杨主任!”

    众人七嘴八舌地招呼着,对象却都是同一个人,便是此时正从舷梯上走下来的一名中年男子。这人虽然头上还留着明人常见的发髻,但身上衣着打扮却是海汉式的对襟短衣和直筒长裤,看起来多少有点不伦不类。但在岸边这群人眼中可不会这么觉得,这尊财神爷是他们花费了不少力气,找了许多人脉才请过来的,这身打扮在他们眼中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哪里会因此而看轻了对方。

    杨运朝众人微微颔首,道了一声“各位辛苦”,众人都连忙回应。杨运是商务部成立之后第一批上岗的移民干部,也算得上是部里的老人了。最初是外派到澎湖办事处担任主任,在海汉控制舟山群岛之后,便又立刻调到舟山,出任商务部东海办事处主任一职。虽然跟澎湖时期的职位似乎一样,但江浙地区乃是大明首富之地,杨运在这边的职务权限可就比在澎湖要大多了。

    浙江的军事民政商务在理论上虽然是石迪文一把抓,但他在处理实际事务时还是更侧重军事多一些,而民政和商务就只是拍板定夺,具体的事情基本都是由下面的官员在办理。杨运作为商务部在江浙地区的主要负责人,自然就承担了其中的大部分事务。

    类似前些日子石迪文在宁波城会晤各行各业的大佬人物,便是由杨运从中运作安排,制定好每一场会谈的内容策略和日程,最终才得以让石迪文能够通过短短数日的谈判就达成了原定的大部分目标。若论在此过程中立下功劳的幕后英雄,杨运大概就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位了。

    不过杨运功劳虽然不小,但不管是升职还是加薪,那都不是立刻就能兑现的奖励,所以他目前还是得继续充当石迪文在处理商务时的臂膀,指哪打哪。象山县这边几个财主前些日子听说了宁波府的传闻之后,觉得这里面有些搞头,便托人向石迪文带了话,称愿在象山县境内腾出百亩土地,与海汉共同经营生意。至于具体做什么,财主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估计还是指望着以善于经商著称的海汉人来出主意。

    石迪文一开始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并没有特别重视,百亩土地虽然面积也不算小了,但象山境内七成都是山地丘陵和坡地,适宜农业开发和人居的平原地带并不是太多,这百亩土地要是座落在山里,那基本就可以跟没用划等号了。所以他指示商务部这边,联系对方获取更多的资料再研究研究。

    杨运与这边再联系之后,发现对方愿意拿出来的百亩土地竟然是靠近象山港海边的上好平地,顿觉这也算是一个商机了,赶紧回报给石迪文,并附上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石迪文觉得杨运的设想有些道理,便派他过来亲自走上一遭,确认一下当地的状况是否适合与这些土财主们合作。

    虽然安排的日期已经提前通知了对方,但杨运倒是没有想到这些财主竟然如此积极,还特地跑到码头上来迎接自己,可见其对这次合作所抱的期望极大。下船之后,财主们早就准备了软轿和马车,要请杨运去象山县城先搓一顿——他们可是专门打听过了,海汉人就喜欢在饭桌上谈正事。

    杨运自然也不好拒绝他们的盛情邀请,便随其一起进到象山县城内,来到本地最大的一家酒楼。几位财主已经在这里定好了包房和酒席,落座之后还没喝两口热茶,菜肴便一道接着一道地传上来了。

    “杨大人,象山县是小地方,没有宁波城那么繁华,这已是本地最好的酒楼,还请大人不要嫌弃我等照顾不周。”

    说话这位财主名叫顾曲飞,身上还有秀才功名,相比另外几位同伴算是多那么一点文化,便成了这些财主的发言人了。顾曲飞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家族产业却是渔业买卖,名下大大小小的渔船有好几十条,更有数以百计的水手为其劳作,也算得上是这些财主当中财力比较雄厚的了。

    杨运笑着应道:“各位真是太客气了,此地有好酒好菜好友,杨某若还嫌三嫌四,岂不是不识抬举?”

    顾曲飞见杨运还算好说话,当下放心不少,便又接着说道:“杨大人既然这么赏脸,那在下便斗胆先敬大人一杯,大人随意,在下先干为敬。”

    顾曲飞开了这个头,同桌的另外几位自然也是有样学样,立刻便举杯相邀,然后也不管杨运喝不喝,自己先一仰头把杯中酒全倒进喉咙再说。

    杨运以前没跟这些财主打过交道,自然不会在陌生人面前肆无忌惮地豪饮,一圈酒敬下来,他都是浅尝辄止,真的是做到了敬酒者们所称的“随意”。俗话说酒品见人品,杨运也想借着这个机会,看看这些财主在酒桌上表现出来的人品是不是靠得住。

    象山县说是小地方,但这里有大目洋、猫头洋、渔山三大渔场,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海产种类也着实不少,这宴席上各种菜肴的主材也是以海鲜为主,山珍为辅。虽然烹饪方法与海汉有所不同,但新鲜的海获即便是用白水煮出来也是好吃的,杨运边吃边夸,也让财主们觉得脸上有光,与有荣焉,琢磨着待会儿结账的时候多打赏一点银子给酒楼厨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顾曲飞见杨运情绪不错,这才小心翼翼地提起了正事:“杨大人,我等都是象山本地人士,也算是略有家产,日前听闻海汉在各县招募愿以土地出资入股的合作伙伴,我等便想试试看。杨大人若是行程方便,今晚就在县城里住下,地方已经安排妥当,待明日再安排大人去实地看看。”

    杨运应道:“别啊,何必要等明天,待会儿这顿吃完,我们喝喝茶休息休息,下午就可以去看。”

    顾曲飞倒是没想到这杨运也如此积极,连忙点头道:“那便照大人的意思,待会就去。”

    趁着酒桌上气氛轻松,杨运也在闲谈间大致了解了一下在座这几名财主的状况。除了顾曲飞之外,另外几人都是正儿八经的地主,名下的土地基本上都是用于种植业和饲养业,虽然农业利润不高,但胜在长期收益稳定,发不了大财却也不会被饿死。当然这些地主也有自己的野心,不甘于只是当一个乡下土财主,不然就不会联合起来找海汉谈合作了。

    杨运在舟山期间倒也接触过一些类似这样主动找上门的例子,不过以前能找海汉谈合作的,要么是经营规模有资格跟海汉讲条件的行业魁首,要么是有着比较牢靠的官场背景,合作做买卖会有官府保驾护航提供便利。像这几位老兄,认识的最高级别官员就是七品知县,经营的产业全在象山县境内,在以前肯定不会被作为需要杨运亲自出马的考察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