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屋 - 历史小说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在线阅读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144节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144节

    他们二人去了咸阳之后,秦始皇迁地方豪强进咸阳的阻碍就基本扫除了。

    而寡妇清和乌姓商人的家族和产业之后再无记载,显然,他们的产业大概都被慷慨的秦始皇买了。

    秦始皇墓中的水银,有一部分就是从寡妇清家族的丹砂矿中提取的。

    朱襄低头看了一眼眉头紧皱,苦大仇深的政儿。

    嬴小政不满道:“舅父,你看什么?”

    朱襄感慨道:“我在想,政儿,你可真厉害啊。”

    嬴小政嘟嘴:“就算你夸我,我也不会原谅你。”

    朱襄苦笑:“舅父错了,政儿快点原谅舅父,否则舅父就哭给你看。”

    嬴小政神色一僵,嫌弃地背过身体。

    嬴小政和朱襄闹矛盾,是因为朱襄出外的时候身上裹了皮革,但手背上仍旧出现了红肿。按照朱襄的判断,他可能在帮忙干活的时候,遭遇了无孔不入的血吸虫。

    朱襄当晚就用高浓度大蒜油敷红肿处,又一直在喝黄花蒿泡水,并随后制备了大蒜素涂抹患处并艰难饮用。

    红肿处几日后退去。即便朱襄体内可能还有血吸虫卵残留,也应该不会引发疾病。

    在这个时代,要不感染寄生虫太难了,他只能保证自己尽可能地维持身体健康。身体免疫系统会帮助他长命百岁。

    但嬴小政听到朱襄所说的话,丝毫没有得到安慰。

    朱襄第一次看到自诩成熟的外甥坐在床榻上,蹬着腿嚎啕大哭,吓得手足无措。

    好不容易哄得嬴小政停止了大哭,嬴小政就开始和朱襄冷战。直到朱襄保证他以后不会再去疫区,嬴小政才原谅他。

    但疫区就等于产粮区,朱襄没办法向嬴小政保证。

    李牧十分无语:“你就不能骗骗他?政儿知道你没办法不下地,他只是想要一个心安。”

    朱襄苦笑:“我不想欺骗政儿。他虽然年幼,但十分聪慧,我担心任何一次欺骗,都会给他造成不好的影响。”

    李牧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摇摇头,叹口气,将朱襄的话转告给嬴小政。

    嬴小政别别扭扭主动找朱襄和好,但让朱襄保证,尽量不下水。

    他见过了得水蛊病的人,即便朱襄告诉他,只有到了晚期病人才会变成这样,大部分人都是看着很健康,与血吸虫共存。嬴小政也是吐了一场后,坚决不愿意和血吸虫共存。

    李牧手捧黄花蒿茶水,不住叹气。

    他和李冰身上也有红肿,消肿后就没见政儿焦急了。政儿对舅父和老师的感情还是完全不同啊。

    李冰去巴郡借粮赈灾,李牧维持灾后秩序,朱襄向李牧借兵,带兵在四处帮农人抢收补种。

    粟的好处此刻就出现了。粟抗倒伏能力强,壳也很厚,经历了洪水,存活率也挺高。

    即便家园被冲毁,即便家人在洪水后得病,成都平原的农人脸上也出现了笑容。

    而丘陵地区的农人就很凄惨了。他们的田地基本被冲毁,只能在淤泥中艰难地刨出还未腐烂的粮食,晒干后期盼能吃个一两月。

    朱襄虽然带来了一些土豆,但要供整个蜀郡受灾地区的灾民补种,也几乎不可能。

    还好李冰的好感度在此次洪水后,迅速飙到三心。二心好感度给了朱襄水稻,三心好感度给了朱襄南瓜。南瓜也是救荒的食物,能让朱襄暂时弥补一定粮食危机。

    南瓜半年收获,一年可以种两次,秋季正好是南瓜种植的季节。待南瓜冬季收获之后,就能让农人们暂时挺过这个冬季。

    不过要让农人种没有见过的作物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还好秦兵有许多军屯的田地,李牧做主,山间比较干旱的地方种土豆,地上搭建架子种南瓜,南瓜下面还能种菽。

    朱襄松了一口气。

    灾民们或许只需要吃半年的霉烂粮食、草叶草根、树枝树皮了。

    第85章 庆典麦芽糖

    系统给朱襄提供的南瓜种子,直接是已经处理好的南瓜子。一份南瓜子,就是一整个南瓜里籽的数量。

    朱襄又是庆幸又是遗憾。

    如果给他一万个大南瓜,他就能将南瓜用于救济灾民。但他能找到借口突然拿出南瓜子,却找不出借口突然拿出大南瓜。

    凭空掏出粮食,老秦王不知道是会把他供奉起来,还是直接把他杀了。

    其实朱襄拿出南瓜子的借口也很蹩脚。

    一次两次“行商带来的”就罢了,次数多了,如小麦、水稻等现在已经有的种子还能蒙混过去,其他没人见过的种子实在是不好糊弄。

    但他身边的聪明人们,此时都像是突然变傻了一样,朱襄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连嬴小政此刻都装真小孩,睁大着眼睛说“舅父淘货的眼神好厉害,我好想学”。

    嬴小政的语气和眼神都太真挚,让朱襄总感觉胖外甥在嘲讽他蹩脚的借口。

    周围人装傻,朱襄也装傻,就当自己蒙混过关了。

    南瓜的种植管理可以非常粗放,朱襄一教,其他人看一遍就能学会。

    朱襄将南瓜子先用五十度左右的水烫将近一刻钟,然后置于三十度左右的水中浸泡两到三个时辰,让南瓜子吸足水分。

    若是普通种植,这时候就可以直接下南瓜子直接播种。不过朱襄第一次种南瓜,稳妥起见,先育苗再移植。

    育苗时不需要施肥,甚至不用浇太多水,只需要在土壤干透时喷洒一点水,一个月后,南瓜苗就可以移植了。

    “等下一次早春种植的时候,只需要在地里施足底肥,直接播种即可。”朱襄道,“南瓜很好养活。”

    朱襄是个取名废,多用后世的名称。他闭着眼睛瞎称“南瓜”是吴越地区传来的瓜,所以叫南瓜。因为成熟后是金色,又叫金瓜。

    反正别人没见过南瓜,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南瓜植苗也很容易。田地不需要起垄,直接将田地划分成间隔半米左右的土块,进行平畦种植。

    因为要在南瓜之间种菽,朱襄将株间距离隔得远了一些,中间种菽,菽还能给南瓜提供肥料。

    南瓜只需要施腐质绿肥即可,后期追加粪肥。

    “等南瓜藤蔓长到三十厘米……一尺左右,就要开始扎架子,把藤蔓绑上去。”朱襄道,“看懂了吗?”

    李牧拿着纸笔记录好朱襄说的话,道:“前期很简单,扎架子和绑藤蔓还要你继续教。”

    朱襄道:“到时候我再教。”

    李牧学成后,就“转职”成为屯田将军,有些忐忑地拿着朱襄给的救荒南瓜种子,去军屯田地种田了。

    咸阳学宫部分学子跟随李牧一同进行农业指导。

    在跟朱襄入蜀前,他们还分各种学派,以儒家为最多。

    现在他们都只称自己是咸阳学宫学子,并在私下自称朱襄的学子,朱襄让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派别。

    无论是游说富豪、律令执行还是指导农学,他们都做得像模像样。

    这些弟子都不是后世留名的人,但朱襄从中发现了几个人才好苗子。

    他很期盼将来能在这些学宫弟子身上收获意想不到的好感度礼物——能上好感度名单的人,都被系统认定会为历史长河造成影响。

    李牧率领秦兵种植南瓜时,朱襄继续指导农人在灾后如何补救田地。

    经过农人的努力,田地里多余的水已经排出,淤泥和腐烂树枝杂草被清理干净,农人们小心翼翼地清洗擦拭每一株粟上的泥土。

    这是个细致活,动作稍稍重一点,就可能损伤粟株。

    农人们就蹲在田地两侧,一手握着水瓢,一手拿着破布条,全神贯注地清洗擦拭粟株,从晨光初现,到披星戴月,后世可以用洒水装置,而现在一个农人一天处理完一亩地都难。

    而清洗粟株是必要的事,泥土不仅会影响粟株穗子成熟灌浆,还含有大量病菌,不清理干净,就会让粟株腐烂。

    朱襄带着嬴小政旁观了一天农人擦拭粟株。

    他们没有下地干活,只是在田边地头观看了一整日。观看时,朱襄顺便教导嬴小政水灾后田地补救的知识。嬴小政与朱襄一起啃着夹了咸肉的馍馍,喝着凉白开度过了这一天。

    回去后,嬴小政对朱襄道:“农人真难,种地好累,粮食生长不易。”

    朱襄笑着揉了揉嬴小政的脑袋。

    始皇崽现在有了这样的意识,待他成为始皇帝后,应该不会因为自己立下了堪比三皇五帝的大功绩就大兴土木了。

    “政儿,舅父要指导农耕,精力不足。你的算术好,救济粮的发放由你负责。”朱襄道,“把你的算盘珠子拨弄起来。”

    嬴小政点头:“没问题。”

    比起整日读书,去琢磨前人寥寥无几的几个字中有多少种意思,在公务中学习,才是嬴小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反正就拨动一下算盘珠子,做些记账,又不累,就当玩乐了。

    寻常孩童,此刻精力都用于玩闹中。嬴小政认为自己已经过了喜欢玩具的年龄,应该把轻松的公务当作玩闹。

    朱襄摸摸自家胖外甥的脑袋。不愧是始皇崽,小小年纪就有卷王之姿。

    不过朱襄也认为,与其拘着嬴小政每日翻来覆去读那几本已经快被他背下的书,不如在实习中学习更有用。

    “每日按照舅父给你的日程表,劳逸结合,每日休息充足,断不可劳累。”朱襄叮嘱道,“若我哪日听说你不按照日程表休息,你就继续每日关在屋里听人念书。”

    嬴小政小胖脸脸色一垮:“非得午睡吗?睡不着!”

    “睡不着也要闭目小憩。”朱襄道,“每日午间闭一会儿眼睛,身体也会轻松不少。多睡才能长高,你不想长高了。”

    朱襄说完,还把嬴小政提起来颠了颠。

    嬴小政的脸色垮得更厉害。

    他在心里哼哼,自己在梦境房间中可高大了,等他长大了,也要把舅父拎起来颠颠。

    当南瓜藤蔓长到可以扎架子的时候,粟终于成熟,补种的菽也已经全部出苗。

    蜀郡种植的菽也是从戎狄那里传来的大菽,即黄豆,三个月就能成熟。

    菽成熟后补充一点粮食,南瓜和土豆成熟之后再补充一点,农人需要熬过的饥荒时间又短了一半。

    蜀郡草木丰盛,三个月的时间,对成都平原的农人来说不算太难熬。

    只是蜀郡东边丘陵地区的农人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丘陵的土壤层本就不太厚实,田地也很分散,大水冲刷之后,重新整备田地十分困难。

    山洪之后,还会引发山崩等次要灾害。

    朱襄虽然下令官吏去山间预警,但一是官吏人手不足,二是农人不愿意离开村庄,放弃田地,所以基本预警无用。

    洪灾之后的一月,老天稍稍给了蜀郡黎民一些希望,天放晴了许多天。

    但在天气放晴的那些日子,朱襄得到多起山体滑坡,村庄被掩埋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