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6章 消失的五帝台
书迷正在阅读:无敌从仙尊奶爸开始、林夜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剑仙不用剑新书九州天王、总裁我们隐婚吧、神兽缔造师、古井观传奇、王妃她总是想失宠、谍海谍中谍、叶凌天陈潇然绝世天骄免费阅读全文、家臣(产奶1v1h 古言)
铸造九鼎时,大禹已经是天下之主,辉煌的履历,无双的战绩,辅以强硬、铁血的手腕,偌大的华夏大地,无任何一人,无任何一个部族敢忤逆他。 他完全可以在九州鼎上随意发挥,把他从出生到现在,每一天的经过都加以夸张的笔法大书特书,他可以把自己塑造成龙傲天,让自己的事迹永远承载于九州鼎,随着华夏的气运流传下去。 但他没有。 他选择了胸怀苍生,在代表九州的九鼎上,铭刻下一部深具那个时代神秘原始崇拜色彩的百科全书《山海经》。 ‘铸鼎’并非大禹最先开创的。 在大禹之前,炎黄华夏部族还有一号战绩无敌的猛男,名字叫黄帝。黄帝手持轩辕剑,号令大军,砍瓜切菜,横扫了所闻所见疆土内的一切部族。 黄帝平定中原后,就曾在荆山铸鼎来表彰自己的功绩。 当然,黄帝的时代比大禹还要早不知多少年,铸鼎的工艺差到不能再差。 黄帝所铸之‘天、地、人’三鼎,在大禹时代之前便烟消云散了。 在大禹时代,已经有了猛男黄帝铸鼎表彰自己的先例。 但难能可贵,大禹没有用九州鼎表彰自己,而是让它为百姓所用。 哪一州所贡之金,就拿来铸哪一州的鼎,将哪一州内的山川形势都铸在上面。除此之外,还有他从前治水时所遇到的各种奇禽异兽、神仙魔怪等,也一一刻出。 至于形象,他和他的左右手伯益,将草图画出,再由工匠临摹到鼎上。 这个伯益,是大禹的亲信重臣,辅佐大禹治水,更是在大禹开创夏王朝后,作为一人之下的辅政大臣,辅佐大禹的儿子夏启治国。 到后来,伯益的后人被分封到徐国当诸侯,‘徐’姓逐渐演化而来。 换句话说,大禹的左右手伯益,是今天所有姓‘徐’的人的老祖宗。 大禹和伯益,算是《山海经》的初代作者。 九州鼎便是《山海经》的第一载体。 鼎铸成之后,再从鼎身上将图像拓出,分发给九州百姓,使他们知道哪一种动物有益,哪一种动物有害。免得他们跑到山林、川泽里去劳作,遇到不好的东西,自己也不知道,被魑魅魍魉所害。 这,便是大禹的格局。 在已有猛男黄帝铸鼎表彰自己的前提下,他依旧选择了胸怀天下苍生。 自然,大禹本身的事迹也够多够猛,哪怕仅仅是客观陈述,也足够震撼,导致他还是在原始版的《山海经》中占据了不少篇幅。 这仅仅是原始版的《山海经》,往后历代还有完善和改编,暂且不提。 全国古玩大会总决赛现场,听完陈宇冷静、复杂、有条理的讲述,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动容,眼眶湿润。 早知道大禹是位猛男,但今天青州鼎碎片的问世,仍然改变了后世人们对这位猛男的认知。 大禹始终伴随着争议,最大的争议,便是他极度贪恋权力,自私自利,公然将美好、令无数人向往的‘禅让制’废除,把‘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这是事实,夏王朝471年,天下的主人皆为大禹的后人。 也就是说,大禹大权独揽,创立了一个‘框架’,然后让自己的子子孙孙按照自己创立的‘框架’,一年又一年地运转下去。 大禹爱权,自私,无法洗刷。 但时至今日,见证了大禹在九鼎上铭刻《山海经》,心系天下苍生后,纵使再清高、再为‘禅让制’感到惋惜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大禹生在炎黄华夏,真乃炎黄华夏之幸甚。 台下的众人感慨大禹,陈宇却忍不住将目光投向老龙钟良。 何其相似? 一生辉煌,却贪恋权力,自私自利,不肯舍弃自己创立的‘框架’。 大禹之子夏启,好比钟良之子钟杰,皆全力培养,做自己的接班人。 不同的是,大禹之子夏启成功接班。 钟良之子钟杰,英年早逝,可惜钟良其余的血脉都不如钟杰那般惊才绝艳,没办法,钟良只能公开寻找继承人。 必须是‘听话’的继承人。 陈宇的才能够,却不听话,所以钟良要打压陈宇。 钟良淡淡扫了一眼陈宇,旋即移开目光,不作任何表态。 陈宇想什么,他能不知道? 知道又如何?天底下,谁能令钟良折腰? …… 大禹是《山海经》的作者之一,乃陈宇亮出青州鼎碎片的重大爆点。 然而,堂堂青州鼎,九鼎中最重最大之鼎,何止于此? 这样一块比啤酒瓶子底大不了多少的青州鼎碎片,仍隐藏着爆点。 爆点隐藏在其身铭刻的三个金色象形古字上。 大禹诛杀相柳氏,经过神话渲染,被记载于《山海经》中。 陈宇朗诵的那段古文,不光阐述大禹宰了相柳氏这一件事。 还有另外一件事。 即:大禹杀了相柳氏后,用掺杂着相柳氏鲜血的腐朽泥土,铸众帝之台。 所谓众帝之台,便是五帝台。 大禹时代之前,便有‘三皇五帝’的称谓了。由于大禹是晚辈,且后来大禹开创了夏王朝,算是坐了‘王’位,因此他并不在‘三皇五帝’之列。 这里的皇、帝、王,皆是最高权力者的统称,有区别,但区别不大。 夏、商、周的统治者皆称王,春秋战国时周王室衰微,各大诸侯也开始纷纷自立为王。 到后世的秦始皇,将‘皇’与‘帝’合二为一,称‘皇帝’,才正式使‘皇帝’成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代名词。 从秦始皇开始,‘王’才成了‘皇帝’之下一级的统御者存在。 当时的大禹肯定不知道这些,他铸五帝台,算是对‘三皇五帝’中的‘五帝’,这五位炎黄华夏人文始祖的纪念与供奉。 五帝台在哪? 不知道。 毕竟是泥土铸造的土台,怕不是早就被雨打风吹,湮灭于无形了。 华夏历史上有很多谜团,五帝台位置之谜算是其中之一。 不光《山海经》,凡是内容涉及到大禹诛相柳氏之事的古籍,全提及过‘五帝台’的存在。 五帝台一定是存在的,至少是存在过的。 但它在哪儿,即便被雨打风吹,湮灭于无形了,也该有个确切坐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