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屋 - 都市小说 - 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在线阅读 - 第1034章 农门福女的懒馋坏大嫂(30)

第1034章 农门福女的懒馋坏大嫂(30)

    正在家里吃午饭的里正,突然觉得鼻子有点痒。

    他放下筷子,揉了揉鼻头:“最近鼻子老痒,是不是谁在念叨老夫?”

    “马上秋收了,看着庄稼的长势,想必都高兴得很,一高兴可不就念叨你了。”他夫人笑吟吟地接了句。

    里正立即眉开眼笑:“今年怕是我做里正以来最好的年景了!”

    凉风习习中,秋收如期而至。

    不出里正所料,今年大小洼村可以说是迎来了大丰收。

    无论是高粱、粟米、大豆等杂粮,还是萝卜、白菜等冬菜,都破了历年来最高的亩产纪录。

    粮食大丰收,引来一波又一波鸟雀啄食。

    大人扎稻草人、孩子拿着竹竿赶鸟雀,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那又怎样?心里好啊!

    各家各户累并欢喜地在丰收的田野上劳作,人人脸上都带着笑。

    同样的亩数,产量比往年多出好几石。

    有些大家庭一直没分家,四代乃至五代同堂,多达三十亩地的粮田,经过悉心学习、辛勤耕耘,一下子多出四五十石粮,可把他们高兴坏了。

    都说要感谢里正、感谢孟瑾媳妇。

    徐茵听狗蛋娘说了一嘴,担心大伙儿真的涌来自己家感谢,这阵仗太大她吃不消。

    况且她可不是白帮忙,等大伙儿吃上新式肥种出来的粮食,她能收到一波波能量点奖励。

    这不,秋收结束,天天有能量点到账的叮叮提示声。

    “阿瑾,粮食收进仓房了,接下来地里暂时没活,不如我们乘船去州府玩几天?”

    崔孟瑾知道她想找一种名为莲藕的水生作物,据说跟芋头一样,既能当蔬菜又能当主食,想买回来种在自己家湖塘,岂会不同意她的提议。

    两口子一拍即合,一个去找里正开路引,一个在家收拾出行物资。

    家里的鸡鸭猪以及院子里的菜,托交好的村民照看。

    等里正家被上门道谢的小洼村村民差点踏破门槛时,徐茵两口子已经背着包袱,来到县城外通江河的码头,准备登船去州府了。

    小洼村的村民们在各自族长的带领下,感谢完里正,正要前往村尾孟瑾家,却听里正说:“孟瑾两口子不在家。”

    “不在家?是上山砍柴去了吗?没关系,我们可以等。我们就是想当面谢谢孟瑾媳妇。”

    说话的是小洼村人口大户的小儿媳,她手里提着一篮鸡蛋。

    还有一篮送里正了,这一篮是要送孟瑾媳妇的。

    如果没有孟瑾媳妇,没人知道施个肥还有这么多讲究。

    里正摇摇头:“不是上山,是出远门了。”

    这话一出,别说小洼村前来感谢的人,本村村民除了狗蛋、铁娃几家以外也都很纳闷:

    “孟瑾带着他媳妇出远门了?可他媳妇娘家不就在梅花村吗?除了去丈母娘家走亲戚,还能去哪儿?”

    “他们去州府了。孟瑾农忙期间干活太猛,孟瑾媳妇担心他腿伤复发,趁农闲带他去复诊。可老御医听说云游去了,不在县城,他们便想去州府找那边的大夫看看。”

    “原来是这么回事……”

    “这么说孟瑾家的还挺关心孟瑾的。”

    “那可不,她当家男人,她不关心谁关心?”

    既然人出远门了不在家,小洼村来送礼的这波村民,只好提着没送出去的礼打道回府。

    跟在人群后头看热闹的崔氏,此时赫然有种到嘴的鸭子又飞走了的肉痛感。

    她方才就在羡慕里正,这么多人提着东西上门感谢,收礼怕是都收到手软了吧?

    万万没想到,她那个傻大儿,本来也能有这样的待遇。

    结果出远门了!

    什么时候出门不好,偏偏挑在这时候,白白把本该到手的礼物拒之门外!

    崔氏真不想承认那个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木讷得要死、直愣得不会说话的大儿子是她亲生的。

    真不想承认!

    至于里正说的去州府复诊伤腿,崔氏却是半点没放在心上。

    县城治完腿回到村里,足足养了一百多天,还能没养好?滚刀肉儿媳妇就是瞎担心!再不就是嫌钱多想霍霍!

    一想到县令赏赐的五十两都捏在儿媳妇手里,崔氏捂着胸口一阵肉疼,这个家当初真不该分!

    徐茵此刻在南下州府的客船里。

    前往州府的船客,大部分是南来北往的客商,少数是州府求学的读书人,几乎都是男子,独行女子一个都没有,像他们这样打着求医名号相携出行的夫妻也极少。

    好在运气不错,登船的时候,还有靠窗座位可以挑,不必挤在一众男子中间。

    有个身形矮小的生意人,本想窜到她前边抢窗边的座位,被她单手一提,给拎到了旁边,看得众船客眉眼直跳,再看她身边还有个魁梧壮硕的汉子,倒是没人再敢打她的主意。

    徐茵坐里侧靠窗,外侧是护着她的小瑾同志,她得以安心支着下巴望着窗外如一帧帧油画翩然掠过的自然风光。

    心说多亏了小姑子的分家决定啊。

    小姑子要是还在大洼村,自己都想给她加个鸡腿了。

    毕竟要是没分家的话,哪有机会说来州府就来州府。

    县城到州府,水路需要足头足脑走一天,中午也不靠岸。

    到了饭点,船客们解开包袱,拿出馒头馍馍就着冷水当午饭;有的没带装水容器,只能干啃,啃太猛了噎得差点翻白眼。

    唯独徐茵两口子,吃的是竹筒饭。

    今年新打下来的大米,掺了点找村里劳动力大户换的糯米,和新鲜毛豆子以及切成丁的香菇、木耳、笋干和先前熏的野猪五花肉拌在一起,蒸的竹筒饭。

    吃的时候,拆开封口的草绳,把竹筒当碗,拿筷子夹着吃就行。

    竹筒饭冷了也同样好吃,渴了就喝一口早上出门前灌入竹筒的菊花茶。

    一口什锦米饭一口茶,看得只能啃噎嗓子干粮的船客猛吞口水。

    坐在崔孟瑾旁边做米面粮油生意的客商忍不住问:“小兄弟,你家今年收成看来不错!一亩有三石吧?”

    不然能蒸干米饭当出门干粮?他眼尖,看到竹筒饭里还有一片熏肉,那色泽诱人得很,看着都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