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在线阅读 - 第0730章 京津驰道,成!! 天下轰动!

第0730章 京津驰道,成!! 天下轰动!

    建成,通车!

    随着孙奇逢话音落下,火车头上响起尖锐刺耳的汽笛声。

    一铲铲煤炭送入锅炉,烧的通红正旺的锅炉代表着这辆钢铁铸就的怪物即将发动。

    喀嚓,喀嚓,喀嚓...

    火车头下的动力机轮转动,一只只车轮在驰道的铁轨之上向前行驶,带动着这足足一丈高下的庞然大物前进。

    单单一个车头,便是七米多长三米多高,加上后面那一节节车厢,连起来宛如俯卧在地上的巨龙一般。

    眼下,巨龙动起来了,在汽笛声中,一只只车轮开始铁轨上滚动,带动着这个庞然大物向前行驶。

    一开始火车的速度并不快,但随后火车开始不断提速,速度愈来愈快直至与一侧的马匹齐速,随后火车保持这个速度开始匀速前进。

    当整辆火车动起来时,围观的京师百姓,官吏商人,番邦使节和游客们忍不住发出叽叽喳喳的惊呼声,他们不可置信的望着这辆钢铁铸就的庞然大物在驰道上行进,这完全超乎了人们的认知。

    「乖乖!这么大的东西,跑得和马一样快,真是不可思议!」

    「这个什么火车,是全铁打造的啊,从头到尾这得用了多少铁锭,花了多少钱?朝廷可真有钱啊!」

    「谁说不是呢,这一条三百里的驰道,花费就是百万两的银子,这要是继续修下去,朝廷没钱不会向民间摊派吧」

    「自当今圣上登基,张相爷辅政以来,哪里需要什么摊派?而且修这条驰道的银子都是商人们主动出的,这驰道,能赚大钱啊!」

    「谁说不是呢,这一条驰道就引来了七百多万两银子,能修七八条驰道呢!」

    「你们看这火车,一节节车箱一丈高下三丈长短,能装多少货啊,这要是日夜不息的跑起来,不比周王的物流要强多了!「

    「这话倒是在理,这货物出售啊,一个看时辰,一个看消息,有了这驰道和火车,能把一些紧俏货物送到其他地方去买,这是多少的利润啊。」

    「看着吧,朝廷绝对要继续修下去的,这驰道这么赚钱,朝廷怎么可能不修。」

    百姓们议论纷纷,而有识之士则在想其他方面,他们看驰道可不是仅仅看赚不赚钱这么简单。

    至于商人们。一个个在惊叹于火车的神奇之余,已经开始盯着那一节节车厢开始盘算起运载能力了。

    这火车带着十几节车厢,从头到尾上百米,这每节车厢八米长,两米多高,能装载多少货物啊?

    再看看这火车的速度,虽然是与马匹持平,但这可不是那些拖着沉重货物的驮马,而是仅仅驮着一个人的骏马,能与马匹持平就足以说明这火车时速极快了。

    尤其是当火车匀速行驶时,商人们更是意识到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地方∶火车不需要休息,除非到站否则不会减速,而马匹需要休息恢复体力,但以此看,火车可不眠不休的日夜疾驰,这是马匹完全无法做到的事情。

    时速和马匹一样不算什么,但能保持这个速度匀速前进不眠不休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仅仅商人们在感慨计算,官吏,番邦使节都意识到了火车的重要性。

    但凡能当官的,无论是在大明还是在朝鲜,东吁、大城这些东南亚藩国,或者西域诸国,印度诸邦,能当官就代表你有一定的眼界见识和一定的学识素养。

    或许受眼界所限或当前时代所限无法去判断什么超前的东西,但当一样东西摆在这里时,这些当今时代绝对的精英立刻就能判断出其重要性。

    匀速行驶,不眠不休的火车,可以通过驰道行驶在大明的东西南北各个要地,甚至可以通过驰道铺设抵达草原,朝鲜,交祉

    等地,一旦这些地方发生问题,大明的军队就能全副武装带着足够的辎重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这些热点地区并维持大明的权利。

    不需要军队长途奔袭,不需要轻车简从,拥有足够运力的火车就能为大军提供足够的后勤,这是大明稳定地方,镇压边疆的利器,是始皇帝时期秦驰道在当今的翻版体现。

    朱由校看着驰道上疾驰的火车也是带着满意的笑容,为了这火车和驰道,他花费的精力不知多少,单单一个火车的动力系统,他就和工科院那些大明最出色的匠人,学士们研究了数年,每年大笔大笔银子扔进去,完全是用钱砸出了如今的火车。

    值得吗?

    当然值得!

    在朱由校看来这是再划算不过的买卖了,花点钱就能得到镇国利器,可以维持大明江山稳固乃至开疆拓土,还有比这个更划算的事吗?

    「这驰道,今年要继续修下去,多修,多建,朕不怕花钱,让驰道衙门去各地实地考察计算,朕要看着这驰道铺满大明的大江南北。」朱由校说道。

    一旁的黄立极抚须笑道「有此驰道,大明江山足可千秋万代。」

    张好古笑着点了点头,他倒是很想说一句能维持大明千秋万代的是君圣臣贤,新法不变,只要百姓还能活得下去,新法还在继续推行继续变革,大明就是一团活水可以长治久安。而若是出了个昏君,朝堂上满是贪腐之臣,新法变旧法,百姓生活困难民不聊生,莫说有驰道,你就是有什么也白搭。

    张好古虽然没说,但朱由校却是开口了∶「大明的长治久安不能只看这驰道,大明的根基不在这里,在天下,在民心。「

    众人齐齐俯首说道「圣明无过陛下。」

    驰道的建成通车给直隶的百姓带来了许多的谈资,尤其是当天亲眼见到那一丈高两丈多长的火车头拖着十几节车厢一路疾驰模样的人,那更是大谈特谈讲的滔滔不绝,仿佛那火车真成了什么地龙一样,能托载山岳前行。

    而火车到了天津府时更得引得万人空巷,天津府的各大家族,商人,百姓乃至各地赶来的商贾们看着那火车放缓速度入站,随后一节节车厢打开将数不清的货物放下来,这一幕看的商人们是彻底红了眼,火车运载货物的数量和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这一来一回才多少时辰啊?

    第一辆火车抵达天津府没半个时辰,第二辆火车又开过来了,同样十几节车厢,同样是满载货物。

    这两辆火车所运载的货物堆积如山,把火车站的仓库都给堆满了。

    在京津驰道上投资了的商人和在天津府购买了商铺仓库的商人那是一个个眉开眼笑,这驰道建成,投进去的钱就开始回本了!

    商人们甚至开始盘算,如今只不过是京师和天津府之间的驰道,当后续太原府和直隶连接,天津府和济南府连接,而直隶又和大同府连接…

    那会是个什么情景?

    通过驰道将北方一座座重镇连接,形成一张覆盖大明北方的驰道网络,火车奔驰不休,日夜兼程,将数不清的货物运载到各地…

    这是什么?

    这就是金山银山,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啊!

    当天,驰道建成通车的消息就传遍了北方各地,毕竟有心人都在关注着这驰道的进程。

    而在随后的短短三天之内,驰道通车的消息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纷纷谈论着北直隶那条驰道,谈论着那能载着万斤货物日夜奔驰的火车,谈论着驰道多么赚钱。

    这几天京津驰道的运载量和利润也被一些有心人计算出来,得到那个惊人数字后,他们惊喜不已,纷纷想要加购京津驰道的股票.

    一时间,京津驰道的股票又涨了。

    而与此同时,朝廷开工的连接太原、大同和开封府的这三条已经开始施工的驰道,也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一时间各方势力纷纷出手,希望能在这几条驰道上分一杯羹。

    大同府连接关外,如果能有一条驰道将关内的货物以更快的速度运往大同府,那就相当于能多赚更多的钱,这条驰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wap..OrG

    而太原的煤铁更是北直隶所需的重要物资,连接太原的驰道也不用多提,至于开封府,身为河南省的中枢,中原重镇,商业发达,人口稠密,一条驰道连接必然也是获利不菲。

    这些驰道都意味着利益,意味着家族的长远发展和地位。

    但驰道不是你想参加就能参加的,如今能修驰道的只有朝廷,而朝廷修建驰道也不是每一条都要民间出资的,尤其是一些重要的驰道,更不可能轻易交给民间去投资,那直隶与大同的驰道来说,这条驰道军用性质大于商用,其主要作用乃至为了朝廷能将京师三大营的兵马以最快速度运往关外。

    实际上如今朝廷主要修建的几条驰道,都是为了稳定地方,将京师和地方重镇连接,形成一体,因此政治军事作用比商业更大。

    而民间的世家豪族则更看重其利润,商贾们渴望着投资其他驰道的机会,于是纷纷找上各自认识的官员,这些同乡或者同窗又或者有亲族联系的官员,就成了他们向上沟通的渠道。

    一时间这修建驰道的呼声是此起彼伏,大家伙全部叫着喊着要多修驰道,最好能连接大江南北所有重镇,省的当地的豪族仗着是本地人把控地利影响大家伙做生意。

    例如武汉、开封这些数省通衢,水系陆路连接,贯通南北的交通要地,地方家族对各地商人来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当地的生意想做起来也不容易。

    但如果要是修建驰道,那么赛道都不一样了,地方的士绅豪族想要再和以前一样死死守着利益不分出来那就没那么容易了。

    至于他们会不会阻挠朝廷修建驰道,天津府杨家就是个例子。

    自己倒了不提,连带内阁一位阁老都被趁机给打下去了,谁不知道驰道是当今圣上和首辅力推的,你阻挠驰道不是打皇帝和张相爷的脸么。

    因此一份份各地请求修建驰道和商人们联名请求为朝廷分忧的折子在内阁是堆积如山。

    不提内阁,朱由校的耳边都多了不少耳旁风。

    虽然对天下人如此看好驰道感到欣慰,但这些东西还是弄得朱由校烦不胜烦。

    「最近这民间要求为朕分忧,愿意掏钱修驰道的消息,师父怎么看?「朱由校坐在御花园的小亭内,一手拿着瓷碗,一手捏着一些鱼食投喂着亭边那围聚过来的五颜六色的锦鲤。

    张好古坐在石凳上喝着宫里的好茶,神情很是悠闲∶「臣以为,既然民间有这个孝心愿意为陛下,为朝廷分忧,不妨给他们个机会,毕竟他们愿意投资,朝廷也能节约不少款子。」

    张好古的意思朱由校听出来了,他将瓷碗递给一旁的宫女,看着一脸悠哉的张好古笑道「师父这是要用天下人的钱,来给朝廷办事啊。」

    「朝廷办的事也非是为了陛下或臣这一己私欲,既然朝廷办事是为了天下,天下人不愿出钱另说,这愿意出钱,自然是最好的。」张好古笑着将茶盏放下。

    朱由校点了点头「这话倒是没错,师父觉得可以让民间这些商贾参一股?」

    张好古说道「陛下啊,驰道这件事,不着急,先让他们急一会儿去吧。朝廷又不是没有银子,又不是缺了这些商贾豪族就不行。眼下的情况是朝廷有钱有人有技术,完全可以自己单干,是他们求着朝廷要参一股,求着朝廷要他们的银子,那朝廷急什么呢,

    且看他们有多大能耐吧。「

    「更何况,这驰道一事,还可以和别的挂钩,例如眼下一些朝廷新的政策,工业方面的标准和用人要求,南方的新政推行,均分田地和一体纳粮等等,想要购买驰道的股份,不仅要看他们有多少银子,还要看他们的诚意。」

    朱由校笑的更开心了「这件事交给师父,朕放心,师父去办吧。朕倒要看看这些地方的家族有多少银子。」

    显然,朱由校也是抱着这个想法,想投资驰道,可以,但朝廷不缺钱,你想投资除了多投银子,还得看看别的方面的诚意。

    至于驰道是不是商贾投资了就会变了性质,根本不会!

    驰道是朝廷建设的,商贾投资也不过是占了点股份罢了,朝廷握着超过五成的股份,这些商贾联合起来又能怎么样?

    说句更不要脸的,他们就算占据了九成股份,又能怎么样?

    真要是遇到情况,朝廷还会和这些商贾专门开个会讨论要不要征用?

    直接一道批文下去就征用起来了。

    当然,该给的钱还是会给的,毕竟驰道也是朝廷的产业。

    因此虽然有些人嚷嚷着不能让商贾参与驰道,工业等发展,避免这些商人影响朝廷政策运转,但无论是朱由校还是张好古都是压根不在意的。

    这可是大明,是封建时代,皇帝的话就代表一切。

    王朝末年,君弱臣强的情况不提,如今的大明朱由校的意志足以代表一切。

    更何况无论朱由校还是张好古明显都是强人执政,朝廷的政策不会被资本所左右。

    说到底,这还是东方和西方的不同,在东方朝廷就是一切,你家财万贯能影响一方在朝廷面前也不过是大只点的蝼蚁罢了。

    东方的资木是要向政治屈服的,而不是西方那样资木可以影响政治。

    张好古眼下很轻松,眼下这工业的进展也好,新政的推行也好,各方各面都是好消息,大明正按照设计好的既定路线稳步前进,还有比这更让人开心的事情吗?

    回到内阁后,张好古让人悄悄透出去个风声,表示朝廷会修建更多的驰道也在考虑民间投资的情况,但还因为一些原因正在迟疑。

    剩下的,张好古就看那些地方的豪绅,那些身价钜亿的商贾有什么诚意了。

    当这个消息在京师内流传开来后,京师的那些大商人,那些豪族们立刻意识到了,这是朝廷流出来的一些信息。

    很快这些商人就通过各自的渠道来确认这些消息的真假,同时南方的商人和豪族在得到这个消息后,也开始摩拳擦掌的准备着。

    一条驰道,代表着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甚至家族其他产业出了问题,只要驰道还在,家族就能依靠驰道生存,家族子弟不至于失去活路。

    朝廷修建的每一条驰道,其重要性都不言而喻,能在上面参一股,不仅仅是财力的象征,更是身份的象征。

    能参与驰道的修建,代表你在地方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朝廷这才会考虑让你参股。

    毕竟无论是太原的驰道,大同的驰道,还是河南的驰道亦或者那筹备的济南驰道,这些驰道都是连接地方,起着运转枢纽作用的,而这些北方重镇的家族在这里盘踞上百年,各个有着极深的人脉圈子和深厚的家底,他们要想保住自己这一切,就必须和朝廷挂上关系。

    毕竟背后没有几个靠山,你的生意做不做下去不提,你的家财都不一定能保住。

    如今,一个新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为了利益,为了家族长久的未来,他们必须拿下驰道股份!风少羽的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