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宠妃死对头 第107节
朱颜:…… 狗皇帝不想委屈儿子,要替阿稷选两名孺人先送进王府,一位是中书舍人李骏的女儿李淑, 一位是溧阳长公主的孙女、庆阳公主的庶女陈十三娘,这两位的容貌都极妍丽,尤其陈十三娘, 比阿稷大两岁,模样已长开了,艳质倾城。 朱颜在端午节的宫宴上见过这两人,想也没想, 就否决了, “阿稷年纪尚小, 不宜过早通人事, 大婚之前,你管束一下他,不许他胡来,你也别给他送女人,连宫人都不行。” 狗皇帝的话对儿子比较管用,所以,她让狗皇帝去管儿子。 还没成亲,就先有两个美妾在侧,这叫什么事,搞不好,到成亲时,孩子都成串了,朱颜管不了旁人,但这种情况,她实在不想在自己儿子身上看到。 既为了儿子的身体着想,也为了将嫁入王府的儿妇谢琬。 毕竟,婚期是按朱颜的要求,往后多延了两年时间。 只是这回轮到狗皇帝绷不住了,“阿颜,你真连儿子都要管?” 朱颜摇头,“等他大婚以后,我不会再管,但婚前管束一下,让他修身养性,洁身自好,盼着他和谢家小娘将来能夫妻和睦。” “连人事都不通,他怎么知道夫妻相处?”狗皇帝顿觉得好笑,伸手把阿颜抱到膝上,哪怕他和阿颜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有时候,阿颜的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依旧无法理解。 “人事你可以教他。”朱颜道。 狗皇帝哑然,他不觉得这有什么可教的,送两个漂亮的女人给儿子,一起多睡上几觉就知道了,只是朱颜不愿意,他自是不会再提,反正这都是些小事。 宫外。 在朝中重臣到谢家下聘后不久,一直等待好消息的溧阳长公主也终于得知,京兆王张稷在大婚前,都不会选孺人进王府。 “襄阳和我说,是元妃不同意先选孺人进王府。”庆阳公主向婆母溧阳长公主回禀。 溧阳长公主刚从宫里回来,也刚从刘皇后那得知这个消息,因此,心情很不好,皇子亲王议亲,在选定王妃时,按惯例,都会选两名孺人或媵妾先送入王府,在宫宴之前,她为孙女十三娘去找过刘皇后,刘皇后也答应了,会让十三娘入京兆王府。 不想,刘皇后连为王府选个孺人都做不了主。 庆阳公主知晓婆婆找过刘皇后,也想到这一点,她见婆母不语,谨慎建议道:“阿家,要不我们通过襄阳,您亲自去见见元妃,她是京兆王的生母,又深得皇上宠爱,京兆王的事大约只由她做主。” “上次宫宴,你都见过她,说她夸奖过十三娘。”溧阳长公主目光微沉,盯着庆阳,“你回来后,还说十三娘进王府的事,一定能成。” 庆阳公主一听这话,窘迫得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不敢再吱声。 又听溧阳长公主说道:“这些年,多少诰命夫人,超一品的都有,都折戟在七星宫宫门口进不去,吾这张老脸,脸皮虽厚,也从来只在皇帝太后面前才能甘愿舍下。”说到后面,话里少见的,带上了一丝傲气。 她是不在意脸面。 但那是在皇帝太后面前,更确切的说,她只向皇权低头屈服,京兆王还只是亲王,不是皇太子,元妃再得宠,也仅是一介后宫妃嫔,左右不了朝局,算个什么东西,如何能让她舍得下脸。 庆阳公主见婆婆不愿去找元妃,只好问道:“那十三娘怎么办,还送不送进京兆王府?” “人家不要,我们不送了。”溧阳长公主淡淡一笑。 庆阳公主看得心头发颤,婆媳俩人相处十来年,她有些害怕婆婆这么笑,每当婆婆这么笑的时候,往往是在酝酿着大招,是别人要倒霉的时候。 果然,又来了。 只见溧阳长公主抬手摸了下耳边梳得整齐的头发与一朵精致的金钿,似恍然一般浅笑,笑不及眼底,眼里透着兴味,“是吾想岔了,皇上春秋鼎盛,我们何必舍近求远,去攀附一个还没长成的毛孩子,十三娘容色不输朱元妃,又胜在年轻,二八年华,花一般的年纪,哪是一个中年妇人能比的。” 她要没记错,朱元妃已年近三十。 在以色侍人的后宫。 年过三十,往往意味着红颜渐逝,恩宠见稀。 要知道,就算是宠妃,像高宗朝的陈贵妃、先帝朝的许贵妃,都是不到三十而亡,所以才深得帝王眷怀,遗泽母族与子女。 庆阳听得愣了一下,因为她见过朱元妃,年近三十,却桃李夭侬,风华正茂,和‘中年妇人’这个词,实在挨不着边,更是吃惊,婆婆竟打主意要把十三娘献给皇上,“可十三娘是皇上的外甥。” “她又不是你生的,要是皇上在意,事成之后,把她过继给二郎也行。”溧阳长公主浑不在意道,皇家从来不在乎辈份伦理,二郎是她的小儿子,她有两个儿子,庆阳嫁给了长子,她怕委屈了小儿子,特意挑的小儿妇出身名门河东柳氏。 庆阳公主听了一噎,这个时候,婆婆倒想起,十三娘不是她生的了,她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又想起,自靖边二年,皇上废止了后宫秀女采选,这八年间,除正常宫人选拔外,再没有官家女采选入宫。 另外一个途径,是各地藩王公主及皇上身边的近侍献上的美人,但自朱元妃专宠后,后宫再无幸进,所献美人全没于旧宫之内,不见天颜,大家又都不愿意得罪元妃,这个途径进献入宫的美人,也一下子少了很多。 庆阳公主看着婆婆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没忍住道:“之前崇阳给皇上献美人,还被皇上训斥了,也因此得罪朱元妃,如今被禁在封地。” “别提崇阳那个蠢货。” 溧阳长公主以前挑儿妇时考虑过崇阳,那时,崇阳深得帝宠,又是东宫太子胞妹,炙手可热,只是崇阳没看上她儿子,到现在,她却十分庆幸,庆幸儿子没被崇阳看上。 握着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 不是蠢货是什么。 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 没本事,什么都不干,单凭身份,作为皇上唯一的同胞妹妹,皇上在位一日,她的尊荣不会少,却把自己弄得逐出京城,流放封地的下场。 还有人说,崇阳是学她。 溧阳长公主听了,都觉得是羞辱,她可不承认,有教过这样蠢的徒弟。 她为了讨皇兄欢喜,是曾给先帝献过美人,却不像崇阳这般无用,连人都送不进去。 溧阳长公主看向庆阳,她当初不是很满意庆阳,庆阳不得帝宠,母族不显,又没有同胞兄弟,却也正因如此,好拿捏,“一切听吾的,这事你严守口风,先别对外说。” 庆阳公主微微低头,应了声唯。 庆阳公主出了婆婆的长公主府,回到自己的公主府,方觉得爽利,似脱了层束缚,世人都认为,她命好,能得溧阳长公主做儿妇,遇着了个好婆婆,把她当亲女儿看待,起初她也这么以为。 她不比崇阳,深得父皇宠爱。 她也比不了襄阳,襄阳的阿娘是一品淑妃,还有两个同胞兄弟,她阿娘临死前,也仅是个四品美人。 皇祖母在时,溧阳长公主曾经掌管父皇后宫十年,那时节,溧阳长公主几乎活成了所有公主的榜样,偏她从来都是温和的人,从不曾见她发过脾气,宫里人却都很怕她。 直到她嫁进陈家几年后。 她才明白,这个婆婆的厉害,心思深沉,谁也猜不透,她笑着笑着就能把人解决,根本不必发脾气。 只是这回,她却有点不想婆婆如愿。 一是因为婆婆那句,十三娘不是她生的,隐隐刺痛了她。 二是因为崇阳的遭遇,她心里害怕,她打小看过崇阳的得宠,那才是真正的天之娇女,父皇十一女,活下来的七个,却仿佛只有崇阳是父皇的亲生女儿,其他女儿都是捡来的,崇阳年仅五岁,便有封号、食邑及封地,及笄后自己挑选驸马,食邑比别的公主多一倍。 父皇那么温和的一个人,为了给崇阳多增加一倍食邑,头一回和朝臣起争执。 崇阳有封地,因得罪朱元妃,被贬去封地,婆婆溧阳长公主也有封地,同为公主,庆阳却没有,婆婆谋的事要是不成,反而得罪朱元妃,被贬去岭南或塞北,庆阳想想就觉得可怕。 她自问,对十三娘,既无生恩,又无养恩,事成了,她也捞不着好处。 崇阳是皇上胞妹,最后都落得这样凄惨的下场,当今皇上的脾气,可不像她父皇那般温和,得他宠信,自是荣华富贵,但惹怒了他,同样杀人如麻。 皇子公主亲王外戚权贵。 在皇上眼中都一个样。 庆阳犹豫了好长一段时间,最终,还是把婆婆的打算,私下里偷偷和姐姐襄阳说了,她不敢明着反对婆婆,只能这么做,如果这样都还能成,那就是襄阳和朱元妃的问题了。 作者有话说: 今天的更新~~~ 第130章 毫不在乎 襄阳长公主得知消息, 倒不怀疑真假,只是很惊讶妹妹庆阳的大胆,竟然敢违逆溧阳长公主, 把对方的打算透露给她, 她记得,庆阳有些怕溧阳姑母,不过想到陈十三娘是庶女,非庆阳所生, 庆阳不见得愿意看庶女得势。 她又释然了。 襄阳长公主暗骂了句溧阳长公主是老不死。 自选秀废止后,这些年, 各地献给皇上的美人, 从来没有断绝过,却无一人承宠, 所有美人, 全部入了旧宫禁庭之内,不见圣颜,也没有掀起任何水花。 说起这个, 襄阳长公主其实有点看不懂朱元妃。 要知道,与皇上单独居于七星宫的朱元妃,早已是无皇后之名, 却有皇后之实,凭元妃得宠的威势,只要她发作一两起,那些向上献美的人就会停止, 以避免得罪她。 可元妃却什么都没做, 而是听之任之, 毫不在意。 襄阳不觉得是朱元妃心大, 对皇上放心。 在禁庭之内,女子的美貌是一柄利器,红颜老去,美人迟暮,伴随而来的往往是帝王恩宠不再,这也是后宫嫔妃永远逃不脱的魔咒,许多宠妃都会担心与防范年轻的美人,防止被新进美人夺去恩宠。 所以,襄阳猜测,更多的原因是朱元妃不在乎。 襄阳进宫后,把姑母溧阳长公主打算把孙女陈十三娘献给皇上一事,同元妃一说,元妃的反应,正好映证了襄阳长久以来的这个猜测。 “陈十三娘还真真是个顶尖的美人,容色绝艳,丽质倾城。”朱颜夸赞道。 端阳宴上,朱颜见过对方一面,印象颇为深刻,除了美貌,还有陈十三娘在庆阳公主面前透露出来的伶俐。 一眼看去,是个极上进的小女娘。 “唉哟,你倒赞起她来了,” 襄阳听了大嗔道,哪怕猜对了,心头却不喜反忧,“阿颜,我都替你着急,溧阳姑母可不像崇阳,更不同其他那些献美的人,她心思缜密,一肚子弯弯绕绕,又曾替我父皇管过后宫十年,深谙后宫荣宠之道,懂得讨好帝王心术。” “她既有心筹谋,绝不会让孙女埋没有于后宫之内。”襄阳说着,神情不自觉地变得严肃起来,她迫切希望朱颜能上点心。 最好在萌芽之中掐灭这桩破事。 襄阳自问,她非嫡非长,能有如今长公主的尊荣,全靠朱元妃,因此,她是最不愿见到有人来争元妃的恩宠。 “会不会被埋没,也得人先进了后宫才知晓。”朱颜含笑看向一脸急色的襄阳,安抚她道。 襄阳看朱颜漫不经心的样子,起伏的心绪没被安抚,反而更急切了,给朱颜出主意道:“我有个法子,可以打断溧阳姑母的谋划,阻止陈十三娘进宫,由宫中直接下旨,给陈十三娘赐婚,婚配给军中将士。” 自皇上重开武举,到河西四州收复,而今国朝武将军官的地位不断攀升,几乎可以媲美开国之初及太宗朝时的显赫。 这其中,就有皇上的有意纵容与恩赏。 当初肃州大捷传来,皇上除了一口气封了三侯十伯外,还给未婚配的有功将士赐婚,选的就是宫中的美人予以婚配,不合常理的做法,直接把大臣们给整蒙了,朝堂炸开了锅,都揪着这件事,劝阻皇上收回成命。 竟无人再去抨击皇上对将士的爵位钱财赏赐过重。 闹了一个多月,皇上坚持说:这些美人都是各地所献,以宫人身份居于内廷,算不得宫中嫔御,赏赐给有功将士,使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算是一项德政。 这事到最后,不了了之。 上行下效之下,世人渐渐以婚配将士为荣,所以,朝中文臣与士人都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却没人敢非议,皇上既说这是一项德政,那它就是德政。 在如今的情形下,把陈十三娘赐婚给将士,溧阳长公主根本不敢反对,一反对,就会被扣上反对陛上德政的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