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在线阅读 - 第三十六章 商业构想

第三十六章 商业构想

    在嘉靖帝以前,明朝的等级是极为森严的。

    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裳、裙裤、鞋子,包括妇女戴怎样的头饰。

    甚至各种等级之人穿戴哪种颜色的服饰,皆有定律。

    比如,教坊司乐艺女,不能与普通民妇一样,必须青卍字巾,系红绿搭膊,常服则绿头巾,以区别士庶之服;

    乐妓的家属,只能穿毛猪皮鞋,男子一律只能戴绿巾,反正都是一色的绿,估计绿帽子一词自此流传。

    各行各业,不管谁穿的出格了,便是僭越,是要定罪的。

    罪名可按服装穿错的严重程度,或杖责,或坐牢,严重的杀头警告。

    朱元璋之所以这么规定,无非是因为王朝初立,百废待兴,他想明确等级,各行各业,各行各事,不得逾越。

    同时,老朱也向所有人暗示: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穿怎样的衣裳。

    一旦消费超过了收入,盲目地攀比,不光是风气问题,也是道德问题。

    当然,大凡条令过多,早晚是要被推翻的。

    随着经济发展迅猛,在时代大趋势的冲击下,到了明朝中后期,朝廷的这些禁律便成了摆设,百姓们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甚至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徒步走在大街小巷中。

    朱允熥一行人畅游于此,不时品味凤阳当地特产。

    繁华的街道上,见那边排着几十米的长龙,吃货朱桂兴致大增,主动跑去凑热闹。

    经过打听,说是前面有一家百年老店,以制鹅掌出名。

    因购买者多,掌柜不得以限制出售之数量。

    所谓物以稀为贵,越是限量,抢购者越多,往往每日天尚未亮,店门口购买鹅掌的人已排成长龙。

    有些人为了一尝该店的鹅掌,不惜托熟人走后门相购。

    朱允熥更是惊奇,笑叹明朝人也知饥饿营销,且越发对此美味垂诞三尺。

    “前面还有几十个人,可有法子不排队购得此美食?”

    美食在前,朱桂颇为焦急。

    朱允熥笑了笑:“这还不简单?”

    说着,径直走向鹅掌店。

    朱桂和朱权原以为他会插队,仗着官家的身份强行买卖。

    可让他意外的是,朱允熥竟顺着门庭若市的鹅掌店往里走。

    几人忙跟上去,看他如何行事。

    众人穿过一条狭窄的走廊,转过一道照壁,便可见一座大大的落院。

    同时,一股浓烈的腥臭味亦扑鼻而至。

    此处鸡飞狗跳,鹅毛满天飞,嘎嘎的鹅叫声不绝于耳。

    朱允熥回头笑道:“此店如此畅销,后院定会有作坊,呐,便是此处了。”

    众人无言,这家伙脑子倒是灵活。

    几人顺着鹅叫声步入一家院子,果见东南角的围墙下面有一水池。

    水池周围架了许多油锅,锅底下火势正旺,且过重滋滋作响,冒着淡淡的白烟,应是在烧油锅。

    “这便是制作鹅掌的作坊?”

    细细看去,每只油锅的前面均站一两个粗布麻衣之人。

    他们手里抓着大白鹅,一手紧捏着鹅的翅膀,另一只手则抓了鹅脚往油锅里浸。

    鹅掌触及沸油时,“滋”的一声,冒出一股白烟。

    鹅痛欲绝,边叫着边费力挣扎蹬着油锅,溅起道道油花。

    这时,那人就势将鹅投入池水中。

    没过多久,再次将池中的鹅抓起,将那鹅掌复投入沸油。

    如此这般,反复五六次。

    鹅兀自活蹦乱跳,而鹅掌则已酥脆,制鹅掌之人将之剁了,送往前面门店出售。

    “好生残忍!”宁王朱权眉头微蹙。

    可以想象,这些大白鹅,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巨大痛苦。

    想到前面店前焦急等着抢购的食客,朱允熥道:“天生万物,生生相克,一物降一物,无可厚非,然以如此残忍之手段,享一时之口福,不免有失人道。”

    “吴王殿下仁义。”锦衣卫宋忠在一旁拍马道。

    鹅掌店一个伙计斥道:“喂,你们是干什么的?”

    朱允熥笑了笑,道:“买鹅掌的,迫不及待,给我们称二斤吧,价格双倍。”

    朱桂诧异地看了眼他,心中莫名,随即转头对伙计道:“俺口味重,多放点盐!”

    那伙计本有些生气,但一听到“价格双倍”这几个字,立马笑脸相迎,前去安排。

    走出两步,他又回头叫道:“客官们,鹅肉要吗?咱们店的鹅肉也是一绝,乃正宗淮扬盐水鹅,好吃的紧!”

    朱允熥点点头:“嗯,来五只吧!”

    “好嘞!”伙计欣喜而去。

    朱允熥发现,明朝人是真的爱吃鹅!

    不仅徐达爱吃鹅,宫里尚膳监的菜单里,也有鹅。

    朱允熥想起了小说《金瓶梅》中的诸多桥段。

    书中凡是宴请重要人物,餐桌上必须要有鹅。

    王婆请客的时候有鹅,西门庆请客更要有鹅,礼尚往来也是。

    比如韩道国答谢西门庆的礼物:“一坛金华酒,一只水晶鹅,一副蹄子。”

    《金瓶梅》虽说是写是宋朝的事儿,但作者是明朝人,创作源自生活。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史料中曾记载,崇祯皇帝甚至因为吃鹅肉,发现宫内外的鹅肉差价,因而侦破了一场御膳房腐败案。

    不过在明朝,鹅肉不仅是畅销品,还是食物中的奢侈品,一般人吃不起。

    方才街边肉摊上,朱允熥看到,各种肉食的挂牌价格,鹅肉是牛羊肉的将近十倍!

    以米价折算的话,一斤鹅肉的价格,起码抵得上几十斤米。

    因此,当朱允熥要三只鹅时,鹅掌店的伙计将之当成了大客户,满脸欣喜的接单。

    ......

    一刻钟后,朱允熥吃的满嘴是油,大呼真香!

    “爱鹅人士”朱权也是含泪吃了两大块鹅掌,直呼美味,还建议朱允熥多买一些带着路上吃。

    朱允熥满口答应。

    在他看来,所谓的限售,不过是商家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

    以维护产品形象并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

    只要给的价够高,别说每天限售一百只鹅掌,就是要二百只,他们也会加班加点的赶制!

    短短思绪间,朱允熥萌生出一条生意经。

    何不在大明搞个烧鹅连锁加盟店?

    他默默记下了这家鹅店的名字。

    在朱桂的建议下,几人准备前往濠州城。

    代王朱桂美其名曰体察民情,实则是想重游先辈故地,濠州城。

    他爹是朱元璋,母亲是郭惠妃,外公是郭子兴,濠州城可是一家子打天下的地方。

    濠州城距离中都城不远,沿着淮河而下就到了。大明第一帅的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