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屋 - 历史小说 -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在线阅读 - 78 如获至宝

78 如获至宝

    郑敬学有一个当官的爹,本身也被举荐到国子监就读,其才华绝对是有的。

    文章的好坏,只是一看,基本上就能看出好坏来。就好比有些俗人在路上看大姑娘,一看就知道漂亮不漂亮一样!

    只见他迅速拿起面前的那些纸张,立刻读了起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郑敬学的表情非常认真,几乎是一字一读,似乎在读圣人经典一般。

    在这中间,他读到下一页感觉有不对的,立刻翻其他纸张,然后找出他认为满意的,然后接着读。

    等他全部读完之后,他便忍不住拍着纸张赞道:“好文章,好文章啊!”

    随后,郑敬学就又有疑惑了。

    从字迹上来说,这绝对是张一凡写的,不会有错。

    可是,这么好的文章,一长篇三言韵文,通俗易懂,阐述了《论语》中的内容,会是张一凡独创的?

    但如果不是张一凡写的,那会是谁写的?

    郑敬学来了也有一段时间了,了解柳家村,知道这里连个社学都还没有,就不用说有什么书了。就算张一凡是抄别人的,但能去抄谁得呢?

    这么想着,他不由得又考虑起张一凡这人的言行。

    说起来,和这個张一凡打交道久了,还真是让他越发看不懂张一凡。

    说张一凡没学问吧,他说出的很多言论都很有道理,看事情还很透彻,甚至比郑敬学自己都强;可说他有学问吧,那也不是,连字都不认识一大堆的!

    说他笨吧,那么多字,很快就能认识;可说他聪明吧,毛笔字写了那么久,也达不到他所期待的那样!

    总之,这个张一凡,真得很迷!

    不过有一点,郑敬学可以保证,就是这篇文章,他从未见过,也没有听过。基本上可以肯定,绝对不是圣人名儒所著。

    看着手中的这叠纸,他忍不住自言自语道:“难不成是自己之前教了他论语,然后他根据自己启蒙之需而写出来的?”

    心中的疑惑,郑敬学很想有个答案,便拿着那叠纸下楼,找侍卫问,又出门去找村民问,然后发现,张一凡竟然上山去了,据说是抓山鸡去了。

    这让他很是无语,左思右想之下,感觉这篇文章除了张一凡之外,应该也不可能是其他人了。

    因为这处房子始终有燕王的侍卫守着,并没有见外人来过;也有侍卫陪同张一凡出去,也没听说他和谁去讨论学问的。

    郑敬学想着这个,不由得又想起了自己的事情。

    燕王那边,随着对张一凡的失望,已经慢慢地不再关注张一凡的学业,因此,燕王当初答应郑敬学说教出了张一凡就给重赏的事情,便也没有着落了。

    可此时,郑敬学却又看到了希望。如果把这篇文章献上去,指不定燕王大喜之下,就给重赏了!

    想着家里的来信,他最终犹豫片刻之后,便没有再等张一凡回来确认,直接赶回城里去了。

    郑敬学在校场见到了燕王,让他有点失望的是,燕王看了那叠纸之后,还是不满地说道:“看着就根本没什么长进,你还如获至宝一样?”

    “不是,殿下!”郑敬学直到此时,他才想起来这位燕王殿下的学问水平也可一般,压根看不出这篇文章的好处,便连忙解释道,“这篇三字韵文极得《论语》之精粹,完全可以说是用通俗易懂之话解释了《论语》,总结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处世、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是开蒙最好的文章之一。以学生浅见,此文章该能和《千字文》、《三字经》相提并论!”

    《千字文》和《三字经》是什么样的地位,朱棣还是知道的。因为,他一听之下便诧异了,有点不可思议地问道:“你说他自己学了之后,就写出了一篇能和《三字经》差不多的启蒙文章了?”

    “学生还没找他最后确认,但是基本上可以肯定,应该就是他无疑的。”郑敬学说着,便把他的依据说了一遍。

    还真别说,朱棣比郑敬学还早接触张一凡,更了解张一凡的言行之古怪,很多事情还从来没听过,都能被他说得头头是道。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什么微生物的说法。他虽然不信,但是他在军中下令必须全部喝烧开后的水,还真别说,军中生病拉肚子之类的事情,少了好多。

    听着郑敬学又在那推崇这篇文章的好,朱棣怀疑了,便对他说道:“你且在这等着,我找人看看这篇文章到底有多好?如果真如同你所说,这其中自然有你的功劳,我一定重赏你!”

    说完之后,他就拿着这篇文章跑去了东宫。

    就朱棣所熟悉的人中,唯独他大哥的学问最高。既然这篇文章都能和《千字文》、《三字经》比肩,那他看不出来,他大哥一定是能看出来的。

    如果能确认这个事情的话,顺带着让大嫂可以转告下大妹,算是告诉大妹一个好消息了。

    朱标这边,听说朱棣拿了篇文章要请他鉴赏,顿时就很感兴趣。

    他的这些弟弟,大部分都喜欢舞枪弄棒,不喜欢读书识字,这其中,就包括了他四弟。那是什么文章,竟然让这个四弟拿给自己鉴赏?

    带着这样的好奇之心,朱标放下其他事情和朱棣见面,接过一看,顿时就不高兴地抬头对朱棣说道:“这么丑的字,是那个张一凡写的吧?他的文章,有什么好看的?”

    “不是看字,看文章,看文章!”朱棣听了,连忙提醒说。

    他不想过多纠结张一凡的字,因为他有经验,说着说着会说到他写的字上了。因为他写的字,比张一凡写得字,也好不到那里去的!

    朱标听了,只好勉强低头去看文章的内容。

    结果这一看之下,顿时就被吸引住了。翻了一页又一页,神态极其认真。

    朱棣一看,顿时就明白了,估计那个郑敬学没说错,这确实是篇好文章!

    好不容易等朱标看完了,朱棣刚要开口问怎么样时,却听朱标先开口说道:“这篇文章,我要立刻拿去给父皇过目!你去不去?”

    朱棣一听,顿时有点傻眼了。

    就算这篇文章真得和《千字文》、《三字经》之类的能相提并论,可归根结底也还只是启蒙用的文章而已,至于这么夸张,一看完之后就要立刻拿给父皇去看?

    看朱标这个架势,他反而有点怕了,连忙提醒道:“这个还没最终确认是不是张一凡自己写的!”

    “这个不重要!”朱标此时已经站起来准备走人了,“你去不去?是不是怕父皇问你学业,不敢去?”

    还真别说,朱棣真有点怕朱元璋考问他文章!

    朱标了解自己的弟弟,也是猜出来了,便一边往外走,一边对朱棣说道:“那你先回吧,后续有什么情况我会派人告诉你的!”

    看着朱标跑掉,朱棣有些无语。

    事前他是绝对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出戏,感觉大哥好像也太夸张一些了。至于么?

    其实,还真至于。

    个种原因,其他人不清楚,作为太子的朱标,却是最清楚不过了。

    这不,他一见到朱元璋,就立刻欣喜地问道:“父皇,您看这篇文章如何?”

    看着朱标这么高兴的样子,朱元璋也奇怪了。自己这个儿子一向是所有儿子中最沉稳的,什么文章让他高兴成这个样子?

    这么想着,他放下手中的奏章,接过了朱标双手递上的那叠纸。

    结果朱元璋只是瞄到了那些字,就立刻如同一开始的朱标一样,顿时就不满了,抬头对朱标说道:“这张一凡写得东西,能看么?”

    反正他见过的文字中,除了他的几个儿子之外,就数张一凡的字最丑了,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他写的。

    “不是,父皇,你看文章内容!”朱标见此,连忙提醒道,“儿臣看这篇文章,可以定为大明学童启蒙必读之文章!”

    听到这话,朱元璋终于认真了起来,低头看了起来。

    果然,等到他看完之后,就见他也是惊讶地说道:“可以啊,真得是不错!”

    你要说这篇文章有多精彩绝伦,那绝对没有!

    这篇文章最为关键的是,刚好是朱元璋所需的东西!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其实还是处于迷茫期的。对于大明以什么为正统,并没有定论。

    开国之后,他倡导了佛学,封了张天师,也推儒学,总之,佛道儒等学问,他都在衡量,还没有一个定论。比如:

    洪武元年二月,派人去曲阜祭孔。但他在之前的正月时,就下旨设善世院,以江南名刹保宁寺僧慧昙总领全国佛教事务。

    为弘扬佛法,朱元璋还亲自组织人马,不惜耗费大量资财去点校、注释、刊布佛教经典。洪武五年,命四方名僧点校了《藏经》等等。

    同样是洪武元年,他下旨设玄教院,以道士经善悦为真人,总领全国道教事务。多次下旨保护道教,并拨赐宫观田土,免除税粮、差役。也亲自撰写《御注道德经》二卷和《周颠仙人传》,广行刊布,并常命道士举行各种道教仪式等等。

    等到洪武九年这个时候,朱元璋的态度其实已经有点偏向用儒学来教化大明百姓。朱标正是知道这点,才对《弟子规》如获至宝,赶紧送来给他看了。叫天的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