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册立太子风云
一场真正的宫廷巨变如狂风暴雨一样的爆发了。 无数的大臣还莫名其妙不知所以。只知道禁军突然冲进皇宫,斩杀了所有的两万内操太监。 在这一次混战之中,也不知道连累了多少无辜的宫女太监,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结局是,客氏被押着去了西海子,圈禁在西海子小小的湖心岛上。不久之后,就被侍候她的,对她恨之入骨的宫女太监给饿死了。 而魏忠贤也被踢出了司礼监,却又莫名其妙的没有剥夺他的权利。 这倒不是天启都到了这个时候依旧念着旧情,优柔寡断。而是他明智的选择了,在弟弟预言到来之前,朝局绝对不能有大的动乱。 纵观上下五千年,朝堂从来就不能一党独大,两党竞争,皇帝在两党中间平衡,才是真正的朝局稳定。 一旦自己处死了魏忠贤这条狗,东林党人就会对群龙无首的阉党大举的反扑。到时候连自己都不能够阻挡住。 以东林党人的本性,他们会对阉党赶尽杀绝,整个朝堂整个天下,将一片大乱。 在后金虎视眈眈不可压制的情况下,到时候即便弟弟回来主政,那么自己将给弟弟留下来的是一个巨大的,根本不能收拾的烂摊子。自己兄弟两个人,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明帝国的灭亡。 靖康之耻就完全可能发生,想一想就让人后背发凉。 所以天启皇帝,表现了他真正历史上的,小事儿都不管大事不糊涂的本性,强咽下了这口气。 在内宫中,天启对张后的解释是:“把那个老阉狗的人头先寄存在他那里,为将来弟弟立威用。” 张后释然了。 但对施凤来和黄礦一个阉党一个东林的代表人物,却痛下杀手。不但将他们挫骨扬灰,而且还灭了他们三族。 作为震慑这两个党派,打压他们嚣张的气焰。真正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 在狂风暴雨之后,大家总算明白了这一场宫廷血案的来龙去脉。 感情皇后早就诞下一名龙儿,客氏为抢夺未来太子的养育权而爆发的。 然后大家就震惊了,真的彻底的震惊了。 于是张后诞生龙子的消息,在百官的刻意放大之下,转眼就在全国传开。 这一次为了坐实这件事,也为了表示自己的愧疚之心,赎自己的罪,讨皇上和皇后的好,魏忠贤真的大出血,头一次自掏腰包,大办龙儿满月,赏赐天下。 并且马不停蹄,联合东林发动全国官民士绅,一起连书请求册封皇儿为大明太子。 然而,大明却有四个地方,却鸦雀无声。 第一个,当然是西北各省。当然武之望除外。 但他上的联名折子,就那么阿猫阿狗两三只,根本不够看。 还有就是西南四省,包括沐国公家,都没有一点动静。 而南京的备胎二朝廷,虽然这里是东林党人的基地,所有的官员上蹿下跳的贼欢,但是坐镇的魏国公,却不吐一句话。而且直接封锁了东南五省往北京的驿站道路,隔绝了南北。 只要他不上折子,其他人不管是以个人的名义还是联名的名义,上折子,都不算是南京陪都的意思。分量就轻多了。 然而大出意外的却是一个人上了一份联名的折子,这个人就是登莱巡抚,联合孙承宗上的,他们老兄弟,坚决要求立刻,马上册封皇子为太子。 知道嫂子已经在一个月前生育的消息,是一个内侍厂的密探送过来的。而同时也传来了这场夺宫之变的内情。 朱由检终于松了一口气,自己的哥哥终于硬起来了,夺回了自己的天下皇宫,再也不至于受制于人了。 而更佩服哥哥的隐忍和手腕,就这样将完全可能,一举掀翻大明帝国的这场大风暴,就这么平平安安的稳定住了。 谁说天启昏庸,不管是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只要天启不寻死觅活,绝对是一个当皇帝的好材料。 为此,朱由检在自己那些表情复杂的百官面前,嘴咧的和吃了蜂蜜屎一样,并且忘情的各种尬舞,什么太空步霹雳步,什么扭秧歌广场舞,那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看的百官们是一阵阵的迷茫迷糊。 这时候大家才终于了解了这个王爷,他是真不想抢哥哥的位置做皇上。 大部分人都不由自主的失望了,自己一腔热情,还是错付了。 不过大家也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自己辅保的这位王爷,虽然根本就没有篡夺他哥哥皇位的心思,但他却有坚定的再做监国的决心。 这也算是一个希望吧。 这个内侍厂汇报了一件事 那就是京城中的百官以及大明,除了天机府,西南四省,南京备胎之外,所有的官员,这几天不断的以各种方式上书,恳请皇上册封皇太子。 这一点,必须皇上和皇后答应,因为册封太子昭书,没有皇上皇后的小玉玺,光有传国玉玺是不合法的。 但是皇上和皇后咬紧牙关,坚决不同意册封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任凭任何人说,任凭首善书院三千士子,国子监两千学子,任凭百官跪在午门前日夜哭求,也绝不为所动。 为此有不少身体盈弱的士子和学子昏倒死去,天启和皇后也视而不见。 召集来远在贵州的张慎言,云贵川黔布政使,诚义伯,徐光启,许杰,还有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田共,赵兴,以及张紫妍,就连三个小媳妇也列席,开了一个重要人员的会议。 决定自己一方的态度。 “现在的状况是,皇后嫡出龙子,然而我哥哥嫂子却依旧固执己见,还想将皇位传给我。所以现在我们必须拿出一个态度来,尽快的解决这件事。否则不管是现在和未来,都会再次出现大礼仪的国本之争。咱们大明经不起折腾啊。” 朱由检直接将事情挑明,现在需要在自己的小集团里统一思想了。 其实在座所有的人,都想自己辅助保的王爷上位。 不单单因为个人的一己之私,更是为了这个老大帝国。 但是,大家也听出来了王爷的本心心声,尤其是他那一句,未来必有的国本之争。 神宗的国本之争,惨烈和后患犹在眼前。 国本之争对万历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是造成皇权事实上的下降。 其次,国本之争是使得明末形成了党争的重要原因之一。廷臣党争攻讦,政府机构涣散,此时言官因对朝政的不满争相上疏,抨击时政,实力也得到提高;而地方上仕途不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出现了“山人”群体,之后又有了东林书院,文人关注时政,最后有东林之称,朝堂只顾着无休无止的争吵,对下面的管控就失去了能力,万历末年的民变,乃至最后的女真的兴起,又代表了地方势力的崛起。 “国本之争”,决定了万历以后明朝政治的走向,成为晚明三大案的诱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党争的形成,甚至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现在的大明已经岌岌可危病入膏肓,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再来一次靖难之役那样的猛药?拉倒吧。真的那样,转眼就被周围异族虎狼趁火打劫灭国了。 这时候风风尘仆仆的张慎言,看了一眼老臣徐光启,又对自己领来的四个布政使突然来了一句:“这是天家内部事,我们这些外臣不适合掺合。还是由王爷和诸位王妃决定吧。徐大人,诸位同僚,陪我到外面的馆子里喝一杯?”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徐光启立刻起身:“我正有此意,运城新开的东来顺,那里的羊杂汤好吃的能让你咬掉舌头。” 他特意把咬掉舌头这4个字说的很重。 其实他不是在评论羊杂汤的优劣,而是说给其他同僚们听的。 大家了然,于是就一起起身:“我们也想讨扰老大人一顿。” 徐光启笑道:“都去都去。”然后就直接带着大家扬长而去了。 这准备好好的讨论一下,统一一下思想的会议,竟然以这种不是表明态度的方法散了。 大家散去,难道没有表明态度吗?态度明确的很。 是正臣忠臣,绝不言废立,皇位继承,先得是你皇家内部事,你们皇家决定了,我们照样尽忠职守。 反正,给谁磕头都是磕头,那份俸禄做份差事,严守臣子本份。别的,我们不管。 (诸位书友,看着还行,给点下赞,谢谢)肥猪吃奶虎的大明:哥哥,我真的不想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