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在线阅读 - 第118章 腰间宝剑血犹腥

第118章 腰间宝剑血犹腥

    看完朱七牛的闲话,朱元璋正式看起了由朱七牛、宋濂、黄月英三人历时好几天才完成的三国演义闲篇‘一’《皇爷与关二爷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朱元璋(O_o)??:“这名字……取得倒是新奇。”

    ——话说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钟离县太平乡孤庄村内忽然红光大作,紫气东来,时有孤庄村砍柴人于深山老林见麒麟瑞兽,大呼:麒麟献宝,必有祥瑞之事。

    时至正午,阳光高涨,天上忽然晴空霹雳,电闪雷鸣,村人以为有雨,纷纷收拾晾晒之物。

    抬头一瞧,天空之中竟有九条五爪神龙飞腾往来,不肯离去,似是守护某种神物。

    过了片刻,又有凤凰鸣于东山,地涌金莲,花开朵朵,仙音阵阵。

    村人皆言孤庄村或出稀世珍宝,正欲寻找,一老道腰挂葫芦一步十里而来,告村民曰:孤庄村龙凤和鸣,麒麟献宝,异象连连,必有大圣人出,如今元廷残暴,百姓苦不堪言,罪孽深重,天命注定大元仅剩四十年国运,届时江山社稷与百姓需托于另一人,而后天下可得宁静祥和,新朝历代君主必励精图治,使我华夏万世永昌。

    村民大喜,问:托于何人?

    老道答曰:便是今日孤庄村出生之人也。

    老道说罢,架云离去,一刻后,孤庄村老朱家果然生得一男童,同乡无不珍重之,此男童,即是如今大明开国皇帝。

    朱元璋看的直挠头:“好家伙,又是龙,又是凤的,咱咋不记得咱出生时这么威势不凡?”

    “这稿子要是经过宋濂的润笔,那这老家伙的操守比咱想象的还要低啊!”

    话虽如此,但朱元璋心中暗爽。

    继续往下看。

    ——后皇爷一日日长大,果然比一般孩童不同,一岁能跑,三岁能识文断字,天文地理无一不知,经史子集无一不晓。

    徐达、汤和、周兴祖、刘继祖等虽个个允文允武,志气高雅,却皆不如也,甘拜下风。

    时人皆言称此乃天意,皇爷将来必率领文武大臣匡扶天下,正本归原,一扫寰宇,定鼎天下,后三十余年,皇爷亲帅大军南征北战,果然打下天下,驱逐蒙元,复我汉人江山,此时据皇爷降生,整四十年也。

    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皇爷降生之后,大元朝廷之天命即受震荡,因此狗急跳墙,想趁皇爷年幼,先行加害,强行逆天。

    所幸皇爷得天授命,自有贵人相扶。未免皇爷幼年早夭,孤庄村上下奋起抵抗,以至于皇爷家中父老兄弟纷纷惨死,孤庄村众人亦死伤惨重,十不存一。

    看到这里时,朱元璋眼泪都下来了。

    “咱那苦命的爹娘啊!”

    “若他们能活到今时今日,咱一定把全天下最好的东西给他们享用!”

    “不过这样也好,写他们是为了保护咱而死,总比写他们活活饿死要强。”

    擦了擦眼泪,朱元璋放下已经看过的那页,拿起了新的一页。

    ——为免牵连父老乡亲,年岁稍长之后,皇爷留书出走,以双脚丈量我汉家土地,以双眼见证元末残破山河。

    皇爷这一去,正如海阔凭龙跃,天高任凤飞,前后历时一二十年,饱经沧桑,阅人无数。

    期间,皇爷铲奸除恶,杀富济贫,一路走过,百姓多蒙其关照,心中不甚感激,至今十数余年,仍有无数百姓缅怀,家家供奉长生牌。

    为躲避元廷追杀,亦为查明道观、寺庙之私产,皇爷留长发以见道,剃青丝以拜佛,终见两家真伪,留诗曰:乱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敛财。道家衣冠缝又补,僧人袈裟千两金。

    “嘿,这小子可真机灵,把咱饿的要死无奈当和尚的事情、愣是给吹成为了考察寺庙。还海阔凭龙跃,天高任凤飞,咱自己都看的脸红。”朱元璋抓了抓脸,就楞吹呗?

    ——时值前元至正十三年,天下皆反,有汤和来信,邀皇爷入义军,共同杀敌,定鼎江山。

    皇爷入伍后,愿拜汤和为将军,和曰:我不如你远矣,主将之位,非你莫属。徐达等欣然赞同。

    后数月,皇爷率军四处征战,斩敌无数,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又通文墨,古之圣贤兵书倒背如流,故得义军首领郭子兴赏识。

    郭子兴有一养女,是其至交马公之女,马公不幸离世,幼女无辜,郭遂将其收为义女。

    皇爷入伍之年,马家女已亭亭如立,秀外慧中。其幼年曾有算卦之人断定此女有母仪天下之命,郭子兴知皇爷将来必君临天下,故将义女许之。

    此后数十年,夫妻二人休戚与共,生死相随,不离不弃。马家女,即当今太子生母马皇后也。

    成家之初,皇爷深感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如今即已有小家,安能不定大国也?

    遂以光复华夏大地为主张,决心改元开朝,以彰汉家儿郎之气魄。又因皇爷以玉为美,乃有如今之名也。

    古语云:娶妻求贤。马皇后之于皇爷,如夏日之冰、冬日之阳、饥渴之水、疾病之方,后皇爷开创霸业,以建大明,除徐达、汤和、刘伯温、李善长等人,马皇后实亦居功至伟。

    皇爷之兴起,实亦自大婚始。婚后,经与马皇后磋商,皇爷不忍见濠州城诸将争权夺利,决心离开,回乡募兵,另图发展。

    “好,好一个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这个理念咱看相当可以。这绝对不是宋濂的手笔,这一句不是他这种老学究想得出来的,肯定是七牛写的。”朱元璋激动的直接拍案称奇。

    又回头重新看了两遍这几段,朱元璋仍旧难掩心中激动。

    “好,写得好,咱的皇后就是这么聪慧能干,若不是她,岂有咱的今天,徐达、汤和他们哪儿能跟她比功劳?”

    “若不是女子不能为官,她又是咱的皇后,咱高低得封她一个郡王当当。”

    “瞧瞧这文字俏皮的。马皇后之于皇爷,如夏日之冰、冬日之阳、饥渴之水、疾病之方。渍渍,贴切,真贴切。”

    “还有这段,皇爷之兴起,实亦自大婚始。要不是咱娶了咱妹子,郭子兴那老家伙也不能这么信任咱,让咱有了发家的本钱。”

    用手指沾了沾口水,朱元璋再次翻篇。

    ——闻此消息,皇爷之少时玩伴周德兴、郭英等纷纷前来投效,仅仅数日,便已募兵七百多人。

    同年,彭大之子彭早住不自量力,自称鲁淮王,赵均用自称永义王,而郭子兴仍是元帅。义军虽有名目、士兵,却已无起初拼搏之心,安于享乐者多,一心杀敌者少。

    皇爷于是与彭早住一应人等分道扬镳,率领心腹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南略定远。

    途中,皇爷先招抚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人,后又招降豁鼻子秦把头八百人,率众军向东进发,乘夜攻破定远横涧山元军营地,元帅缪大亨投降。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虽有小成,皇爷仍不敢怠慢,下令马不停蹄,兵不卸甲,火速自降军中挑选精壮汉人二万余,并原部队数千人,南下奔袭滁州。

    途中,定远名人李善长慕名求见,二人一见如故,李善长以汉高祖刘邦为例劝说,曰:上位可效法汉高祖知人善任之能,爱惜百姓之仁,便可快速平定天下,皇爷欣然纳之,留李善长做了幕府书记,共创大业。

    皇爷大军很快攻下滁州,其亲侄儿朱文正、姐夫李贞并外甥保儿前来投靠。皇爷于是得知兄长及曹国长公主皆因元廷迫害而去世,悲痛欲绝,痛哭流涕,马皇后及诸将一旁劝慰之。

    其时还有定远孤儿英一起来投,皇爷遂将三幼子收作养子,皆改姓朱。朱英即是我大明经略西南之西平候沐英是也,西南蛮夷闻其名无不丧胆。

    之后数年,皇爷率军于浙西驻扎,操练士兵,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提议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谋略,暗中积蓄实力。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眼见皇爷坐大,元廷越发狗急跳墙,派兵数十万前来围剿,战事旷日持久。

    皇爷及其属下渐感乏力,幸得两支巢湖水军前来归附,皇爷问两支义军主将,为何来投,答曰:天命所归,民心所向,不敢不投也。皇爷大喜,遂收之,赏赐酒肉犒劳。

    七月,巢湖水军千余只战舰突破元军封锁抵达和州,皇爷麾下步马军登上巢湖水军船只,从和州东渡长江,到达采石,大将常遇春率军冲杀,攻克采石,获得粮食无数。

    常遇春即是皇爷亲封之开平王,当今太子妃常氏之父,太孙朱雄英之外祖。其人素有屡战屡胜,麾下不满十万,满十万即可大败天下各路人马之美誉。

    看到这里,朱元璋再次停顿下来,眼中有追忆之色,仿佛回到了当年那个金戈铁马的战场。

    “开平王吗?细细算来,他已过世近十年了!”

    “徐达、汤和这些老伙计也大多两鬓斑白,不复少年英姿。”

    “更有许多兄弟埋尸在了那个时候,许多连尸体都没找到。比起他们,开平王、徐达等还算幸运了。”

    “那些死去的兄弟很多连后人都没找到,想追赏都做不到,而李善长、冯胜等人却兀自不满足,为了功名利禄多有不法之事。”

    “呵呵,若有朝一日咱处理起这些趴在朝廷和百姓头上吸血的家伙时,肯定会有许多人说咱杀功臣,飞鸟尽,良弓藏吧?但凡他们知道收敛点,咱又何必举起屠刀!”

    “如今想来,他们还不如和开平王一样死在开国之初,如此一来,咱还能留点念想,全了君臣这段体面。”

    想到此处,饶是朱元璋这种疑心病重、薄情寡义的人,也忍不住朝着殿外喊了起来:“来人啦。”

    两个侍候在外面的太监连忙走了进来:“皇上,有何吩咐?”

    朱元璋道:“明日天亮之后,派人去开平王府赐下白银百两,玉器十对,绢帛十匹,特准常家三兄弟入宫探望太子妃一个时辰。”

    “是。”

    挥退太监,朱元璋继续看稿子。

    ——采石虽拿下,可我军仍是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将士等人困马乏,于是想将粮食、缴获运回和州,皇爷却要乘胜追击,于是果断命人砍断船缆,任船顺流而下,断绝退路,效仿昔日西楚霸王破釜沉舟之典故。

    将士们见无路可退,一鼓作气,遂攻克太平。

    时人有对赞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进城当日,皇爷重申军纪,严禁掳掠,有个别兵士犯禁,立即处死,因此当地百姓无不拥护,纷纷慷慨解囊,送水送粮,送马送羊。

    脚跟站稳后,皇爷于是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亲任大帅之职,以李善长为帅府都事,以常遇春、徐达、汤和等为将,厉兵秣马,胸怀天下。

    至正十六年三月,张士诚于长江沿岸发起攻势,进攻江南元军。皇爷乘此机会,亲率水陆大军三攻集庆,战三日,攻破陈兆先军营,其部三万六千人归降。

    因过往义军每每因粮食不足而杀俘,陈兆先部下俘虏多有担忧,皇爷秉持君子坦荡荡之作风,从降军中挑选五百勇士为亲军,于夜里守卫帅帐,帅帐内则只留有亲兵统领冯国用一人。

    第二日,降军得知此事,十分感动,疑虑全消,甘愿跟随。

    于是大战越发顺遂,战果持续扩大,不到十日,我军便已攻下集庆。集庆,即是如今我大明首府应天府也。

    “那一夜可真是惊险啦,咱跟冯国用干脆一晚上没合眼,生怕那些归降士兵杀进来,还好他们最终没有进来,反而都归心于咱。”朱元璋笑了笑,背上实则已经出了一身冷汗,多少有些后怕。

    ——至正十七年,皇爷麾下耿炳文克长兴,徐达克常州,皇爷亲率军马攻取宁国。

    随后赵继祖克江阴,徐达克常熟,胡大海克徽州,常遇春克池州,缪大亨克扬州。

    至正十九年,皇爷麾下陆续攻占浙东余下各地,常遇春克衢州,胡大海克处州,至此皇爷实际控制江左、浙右各地,向西与陈友谅部相邻。

    至正二十年,人称‘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青田先生刘基被请至应天,委任为谋臣。刘基针对当时形势,提出避免双线作战、各个击破之建策,被采纳。

    至此时,高筑墙已然完成,皇爷遂着手实行‘广积粮’。

    为解决粮食需求,皇爷除动员百姓外,还推行屯田法,使军队屯田,同时任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用使,兴修水利,又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

    如此仅仅几年,开垦良田无数,府库充盈,军粮充足,诸文武大臣皆曰: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合该进取天下。时至今日,当年之田地,仍为大明出产无数精粮,恩泽四方。

    彼时,除元廷外,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皆各占一方,野心勃勃,却无一人胸怀大志,只想割裂分治,长此以往,则国将不国,华夏复归春秋战国之乱世,百姓反不如活在前元。

    皇爷有心劝降,减少纷争流血,奈何贼子不肯,不得已,只得发兵征讨。

    陈友谅其人,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之部下,偏偏此人生的狼子野心,竟恩将仇报,犯上作乱,冒险杀死倪文俊,并于至正二十年挟持徐寿辉攻占我方太平、采石之地。

    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于是杀掉徐寿辉,在采石违逆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陈友谅随即与张士诚约定,东西夹击应天,平分我方领地,应天大震。

    皇爷心中已有计策,但不好善专,于是召集众将商量对策,一时众说纷纭,惟有刘基默不作声。

    皇爷于是征求基之意见,刘基认为大敌乃陈友谅,只需消灭此人,天下大事可定。皇爷亦如此看待,遂决心决战陈友谅。

    陈友谅虽势力强大,但他杀君自立,部众离心,人民疲敝,故而外强中干,只需一场,便要一败涂地。

    一番磋商,皇爷与刘基定下诱敌深入,再以伏兵击之之策略。

    时有皇爷部将康茂才与陈友谅乃是老友,皇爷命其修书一封,派人送至陈友谅营中,约陈攻击应天,并称其会在江东桥内应,陈友谅果然上当。

    六月二十三日,陈友谅率水军赶至应天郊外江东桥,惊觉桥是石桥而非木桥,水军无法通过,方知中计,但为时已晚,皇爷令旗一摇,千军万马奔袭而出,陈友谅大败。

    皇爷随即收太平,占信州、安庆,陈友谅败逃九江。

    次年八月,陈友谅攻下安庆,殊不知自己已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

    趁着陈友谅出兵之机,皇爷率军直取陈友谅老巢江州,陈友谅惊慌失措,逃往武昌,皇爷顺势攻克江西及湖北诸地。

    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张士诚乘人之危,派部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向皇爷求救。

    皇爷率军赶到安丰,看似大军尽出,实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乃为诱陈友谅出兵也。

    陈友谅中计,决意反攻,于是不顾将士反对,率兵进攻洪都。

    洪都本不可久守,但此地乃战略要地,关联天下,万不可失,于是守将朱文正奋死拼搏,每阵必当先,使得士气大振,军心可用,终率领将士坚守八十五天。

    时人赞曰:宋有岳武穆之岳家军,金人言称撼山易,憾岳家军难,今亦有洪都之兵,坚若磐石,重如泰山,千军万马难破之。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皇爷得胜而回,麾下兵马已达二十万之多,进发洪都,陈友谅获悉,撤出洪都围军。数日后,双方于鄱阳湖展开决战。

    此一战,共历时三十六日,陈友谅部终不敌,或溃散逃离,或弃暗投明,陈友谅亦被乱箭射死。

    至正二十四年元旦,百官推举皇爷为吴王,建百官司属,仍以龙凤纪年,以‘吴王令旨’发布命令。

    两月后,皇爷再次来到武昌督兵攻城,陈理最终出城投降。

    至此,天下诸侯仅剩蝇营狗苟之辈,皇爷不屑一顾。

    “陈友谅吗?这稿子上写的倒是轻巧,实则咱当年那是兵行险着,没有办法,但凡他有咱八成魄力与计谋,如今坐在皇位上的就是他了。”朱元璋有些唏嘘的往后靠了靠,心中豪气勃发,似乎想与陈友谅再战一场。

    ——张士诚早年以贩卖私盐为业,盘剥百姓,其心可诛,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至正十四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至正十六年又建都平江,虽无野心及能力,终是割据一方,阻碍一统。

    于是皇爷于至正二十五年十月进攻张士诚,一举攻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安丰诸州县。

    次年五月,皇爷发布檄文声讨张士诚,仍望其来降,免动干戈,张士诚不从。

    同年十一月,张士诚下辖之杭州、湖州先后绕开张士诚投降,平江成为孤城,于是皇爷以重兵包围平江,发动平江之战。

    期间,皇爷不忍双方士兵损伤,想多留人口重建华夏,因此依旧日日派人劝降,张士诚皆不允,真可谓‘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直至正二十七年九月初八,皇爷终率军攻入平江城,张士诚负隅顽抗,仍以巷战相抵抗,终失败被俘,自缢而死。

    大吴元年,皇爷命汤和为征南将军,讨伐割据浙东多年之方国珍。后命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进攻福建。同年,方国珍投降。

    大吴元年十月二十一日,皇爷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三十余万北进中原。

    北伐途中,我军每到一地,必设法发布《谕中原檄》,其中‘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之纲领颇得民意,百姓纷纷响应,甚至直接杀官献关。

    眼见中原可定,皇爷对北伐之策进一步凝定,先取山东,撤除蒙元屏障;进而进兵河南,切断彼之羽翼;夺取潼关,使其门户大开;而后进兵大都,彻底推翻前元。

    彼时前元早失民心,势孤援绝,只得退去,于是大都不战而取之。

    皇爷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等席卷而下,各处元兵或仓皇逃窜,或望风而降,或弃暗投明,天下终是大定。

    于是皇爷改元开朝,建立大明,年号洪武,于正月初四日于南京称帝,祭祀天地及三皇五帝,后又大宴群臣,各给封赏,一片喜气洋洋。

    洪武元年七月,皇爷再起各路大军,一路追赶,元顺帝不得已,一逃再逃,最终逃回草原老家,汉家天下丢失四百年之幽云十六州就此收回,而后中原又有屏障矣。

    洪武三年正月,皇爷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出兵进攻北元,三路皆胜,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逃到漠北,其子买的里八剌等被俘。此后数年,我军屡屡北伐,斩敌无数。

    自古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大明已然天下太平,四方来朝,岂能不思治理?

    于是自洪武初年起,皇爷一边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一边移民屯田及军屯,并组织各地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作物。

    未免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皇爷徙富民于应天,就近看管,抑豪强于四方,免民受欺。同时下令解除许多汉民奴婢、减免赋税、严惩贪官。

    如此数年,天下大治,皇爷于是派人至全国丈量土地、清查户口。前后历时数月,终得实数,大儒宋濂亲自验查,曰:超前元远矣。百官、黎民、四方藩属皆曰:此乃洪武之治也。

    到这里,又一页纸看完了,朱元璋乐不可支:“好,写得好,基本把咱的一些功绩、政策都写进去了,宋濂这老小子真是用心了,要不是他儿子和孙子跟胡惟庸勾勾搭搭,咱高低也得赏他点什么。”

    夸赞过后,朱元璋又有些疑惑。

    看了老半天,也没见半点跟三国和关羽沾边的事儿啊。封侯书生的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