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屋 - 历史小说 - 大雍一小兵在线阅读 - 第八十章 梦境,火药

第八十章 梦境,火药

    王镡强撑着在望楼上指挥防御战,当王湔对他说獯鬻人撤退了的时候,他已经头晕目眩,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了。

    “都尉。。。都尉。。。”

    王湔急切的呼唤声越来越遥远了。

    王镡的眼前已经一片漆黑,他陷入了一场冗长而又繁复的梦境中。

    在梦里,他不再是一名浴血拼杀的都尉,而是坐在教室里的学生。

    讲台前,历史教授播放一组幻灯片,讲述着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

    教授的声音响彻耳边:“诸位同学都知道,火药作为我们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火药,顾名思义,指的是可以由火来引起剧烈燃烧的药剂。早在春秋时代范蠡所著的《范子计然》中就有‘硝石出陇道’的记载。”

    幻灯片页面翻转,画面从一丛旧竹简转到了一本打开的线装书。

    教授介绍道:“隋朝时,古人就发现了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一起燃烧剧烈的现象。黑色火药则在唐朝时正式出现。而我们现在看到,是我国第一部记载火药配方的书,约成书于八九世纪,也就是唐朝、五代时期。书中记载有‘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会发生‘焰起,烧手面及火尽屋舍’的情况。这里的‘蜜’就是蜂蜜。蜂蜜加热变成了碳,与硫磺、硝石混合,这就是火药的配方。

    从这个配方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火药的起源是炼丹术。炼丹术出现的很早,战国时有方士向荆王献不死之药,汉朝时有汉武帝妄想‘长生久视’,炼丹由此开始盛行。历朝历代都出现过炼丹方士,他们使用的炼丹术中有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叫做‘火法炼丹’。

    ‘火法炼丹’是一种无水的加热方法,晋代著名炼丹方士葛洪在《抱朴子》中对火法炼丹有如下记载:煅,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干燥物质的加热;灸,局部烘烤;熔,就是熔化;抽,就是现在所谓的蒸馏;飞,又叫升,就是升华;优,就是加热使物质变性。

    这些方法放到现在,都是最基本的化学方法,但在当时却是炼丹术能够产生发明的基础。

    炼丹方士们对于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执着,让他们越挫越勇。经过不断的反复实验和寻找新的方法,从而创造出发明火药的条件。”

    讲到这里,教授又换了一张幻灯片,画面中有硫磺、砒霜等物品,他继续说道:“古代的炼丹术中,用量最大的原料就是硫磺、砒霜这些东西了,但是这些东西都是含有剧毒的金石药,怎么才能让毒性减低或失去呢?脸蛋方士们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伏火’。唐朝初年‘药王’孙思邈,同时他还是一名炼丹方士,他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中记有: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子里。挖掘出一个地坑,将锅子或罐子放入坑中与地面持平。将四面都用土填实。用未被虫蛀过的三个皂角逐一点着,然后夹入锅中,把硫磺和硝石起烧焰火。等到烧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来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还没冷却,取出混合物,这就伏火了。

    同样的唐朝中期有一名炼丹方士,叫清虚子,在自己的《伏火矾法》对伏火法做出了改进:方法同上述的类似,只不过以马兜铃三钱半代替了皂角。

    不论哪种伏火法的方子,都有碳的存在,伏硫磺就要加硝石,伏硝石同样要加硫磺。从而知道了硫、硝、碳混合点火会发生激烈的反应,三种物质可以构成一种极易燃烧的药,这种药被称为火药。

    而火药在进入军事用途之前,曾被当做药类。《本草纲目》中就提到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瘟疫。

    但是火药并不能长生不老的问题,而且不稳定又容易着火,炼丹术士们对它并不感兴趣。火药由此转为了军事用途,唐朝时,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记录是出现在宋朝路振的《九国志》中。”

    接着教授就将幻灯片转到了下一张,这张片子中,有很多比较古老的火药武器,教授用木杆指着第一个图说道:“到了宋朝,火药武器发展很快,《宋史·兵记》中记载:开宝三年,兵部令史冯继升进献火药箭法,这种方法是在箭杆前端绑缚火药筒,点燃后利用火药燃烧向后喷出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箭簇射出,可以说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

    咸平三年,行伍出身的神卫队长唐福进献其自制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咸平五年,冀州团练使石普也制成了火箭、火球等火器,并做了表演。

    火药兵器出现在战场上,预示着战争方式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冷兵器将向火器过渡。

    火药武器的最初形式,主要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武经总要》中记录的早期火药兵器,没有脱离传统火攻中纵火兵器的范畴。而随着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逐步过度到利用其爆炸性能。

    硝酸钾、硫磺、木炭粉末混合而成的火药被称为黑色火药。这种混合物极易燃烧,而且烧起来相当激烈。如果火药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就会发生爆炸。

    宋朝时普遍用于战场的火器威力较小的有蒺藜火球、毒药烟球。威力较大的有霹雳炮、震天雷。

    庆历四年,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记录了三种火药配方,以不同的辅料,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的不同目的。

    战争促进了促进了火药和火药兵器的发展。南宋时期出现了管状火器,绍兴二年,陈规发明了火枪。这种火枪由长竹竿作成,先把火药装在竹竿内,作战时点燃火药喷向敌军。

    开庆元年,寿春的工匠制成了突火枪。突火枪,又被称为突火筒,是用粗竹筒作的。这种管状火器与火枪不同的是,火枪只能喷射火焰烧人,而突火枪内装有‘子巢’,火药点燃后产生强大的气体压力,把‘子巢’射出去。“子巢”就是原始的子弹。突火枪开创了管状火器发射弹丸的先声。

    到了元明之际,这种用竹筒制造的原始管状火器改用铜或铁来铸造,称为‘火铳’。元朝至顺三年制铜火铳,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铭文的管状火器实物。

    到了明朝,作战火器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比如‘多发火箭’,有能够同时发射十支箭的‘火弩流星箭’;发射三十支箭的‘一窝蜂’;最多可发射一百支箭的‘百虎齐奔箭’等。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发齐射火箭,堪称是现代多管火箭炮的鼻祖。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种叫“火龙出水”的火器,是当时水战中使用的。根据《武备志》的记载,这种火器可以在距离水面三、四尺高处飞行,远达两三里。主体是用竹木制成,在外壳上绑缚四支大‘起火’,火箭腹内藏数支小火箭,大‘起火’点燃后推动箭体飞行,‘如火龙出于水面’。火药燃尽后点燃腹内小火箭,从口部射出。击中目标将使敌方人船俱焚。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二级火箭。

    还有一种叫‘神火飞鸦’的火器,用细竹篾绵纸扎糊成乌鸦形,内装火药,由四支火箭推进,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火药筒并联火箭,它与今天的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的工作原理很相近。”

    王镡一边听着教授的讲述,一边默默地将这些知识记录在脑海中,正当教授讲到火药的配方的时候,画面开始碎裂,声音变得缥缈起来。

    “都尉!都尉!”

    王镡听出来了,这是王湔的声音。王镡费力地睁开眼睛,虚幻的梦境彻底消失了。

    中军大帐的天棚出现在王镡的视野中,然后就是王湔焦急的脸,而坐在床边的张蒲则正在给自己施诊。

    “醒了!都尉醒了!”

    “太好了!太好了!”

    这是王镡才发现,帐内不光只有王湔和张蒲两人,韩骞、马元思、周熠、郑子晋,还有李肃杰都在。木原十二钺的大雍一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