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线阅读 - 第六百四十七章 集议:主帅人选(一更)

第六百四十七章 集议:主帅人选(一更)

    姚广孝反对朱棣带兵,并非出自政治立场,担忧其拥兵自重,威胁朝廷,而是出于现实。

    每个将领都有自己所擅长的,也有所不擅长的。

    以洪武时期的名将来论,常遇春善于突击,如同利刃,锋芒毕露,李文忠善于奔袭,如闪电雷霆,击敌千里,朱文忠、耿炳文善于防守,意志顽强,滴水不漏……

    像朱元璋、徐达一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步骑皆精,攻防兼备的帅才,大明并不多。

    朱允炆也清楚,朱棣确实不是一个擅长打山地战、丛林战、步兵战的将领,他的主场从来都是大平原或草原,大机动,大迂回,无论是从洪武时期的记录来看,还是从历史靖难之役来看,朱棣都不善于攻城作战。

    无论是耿炳文守护下的真定等三城,还是铁铉守护下的济南城,亦或是东昌,朱棣都无法攻城而取胜,只能通过野战的方式,游动中打败对手,继而夺取城池。就连朱棣进入南京城,也不是靠自己本事打进去的,而是靠着“内应”献出城门迎进去的。

    安南城关多,主要打的又是攻城战,不是野战,如果让朱棣去,处处掣肘,他十成能力未必能发挥出五成。

    徐辉祖与朱权赞同姚广孝的看法。

    朱权严肃地说:“燕王统御有方,作战勇猛自不容置疑,只不过安南多山川河流,不以骑兵为主,臣以为,主将应精通步兵作战,善于攻城克难。”

    何福嘿嘿一笑,出班道:“皇上,臣毛遂自荐。”

    朱允炆、朱棣等人看着何福,不得不说,何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作战经验极是丰富,曾经几次在云南立有大功,精通山地作战,而且意志顽强,跟着蓝玉打过捕鱼儿海战役,能力出众。

    可问题是,何福是个将,善冲锋作战,不善统御与执掌大军,他的大多数军事活动,都是跟着其他人打下来的,比如傅友德、蓝玉、沐晟……

    姚广孝见徐辉祖不说话,估计是碍于情面,铁铉在那里犹豫,估计是怕得罪人,便主动夸了句:“宁远侯为大将,善冲锋陷阵,勇猛无双,眼下出征安南,兵势威武,还不需宁远侯出手吧。”

    不等何福请缨,铁铉便附议姚广孝:“臣附议。”

    朱允炆微微点头,道:“前段时间,宁远侯身体抱恙,若出征安南,鞍马长途,冲锋在前,朕于心不忍。”

    众人沉默了,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朱棣、朱权不合适,何福不行,铁铉与徐辉祖虽然一个掌管兵部一个掌管中军都督府,却没有真正带兵打过仗,多少有些不合适。

    那剩下的人选,就三个了:

    韩观、沐晟、张辅。

    虽然云南都司的都指挥史俞让也受召入京,但他毕竟威信不足,能力有限,甚至连参与决策的资格都没有。

    朱棣等人将目光看向韩观、沐晟与张辅三人,盘算着谁带兵出征最为合适。

    最先被排除掉的是沐晟,朱棣也好,铁铉、徐辉祖也好,都认为沐晟不宜当主帅,此人虽有些能力,但行事中过于冒险,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背后都有着冒险与投机,说他自信太甚对,说他骄狂也对。

    大兵出动,主帅不能太过冒险,大明要的不是打败安南胡氏,而是灭掉安南国,将其收为大明所有,这一场战争,必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可冒险激进。

    排除所有可能外,就剩下了韩观与张辅两人。

    韩观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曾经还当过朱元璋的侍卫,为朱元璋赏识,后从军,此人杀伐果断,军令如山,性格凶狠,说一不二,治军极严,以致于将士们害怕韩观的军令,不等他动员,将士们就已经死战杀敌了。

    最可贵的是,韩观最初的官职就是桂林右卫指挥佥事,后在广西等地接连平定叛乱,山地作战、丛林作战经验丰富,从军二十余年,罕有败绩。

    铁铉直言:“臣认为韩都司可勘大任。”

    徐辉祖也保举韩观。

    朱允炆看向韩观,道:“韩都司,你意下如何?”

    韩观走出,肃然道:“臣为大明将领,但凡皇上有需,定挥戈南下,灭绝贼寇,赤地千里!”

    朱允炆微笑着点了点头,对其他人问道:“你们意下如何?”

    朱棣、朱权、何福等人没有意见,毕竟是洪武名将,又是铁腕治军,战斗力有保障。

    铁铉、徐辉祖也很满意。

    “臣认为,或有更好人选。”

    姚广孝站了出来。

    “哦,是谁?”

    朱允炆问。

    韩观转头看向姚广孝,这个和尚要拆自己的台?

    姚广孝没有在意韩观凌厉的目光,燕王想领兵自己都反对了,何况你韩观:“臣以为,张辅是征伐安南,最合适的主帅当属张辅。”

    此言一出,顿有嘈杂之声。

    张辅是广西都司衙门的指挥同知,韩观是都指挥史,从官职上来看,韩观是张辅的上级,当着张辅的面说他能力不足之类的,实在太拉仇恨,加上张辅是朱允炆亲自提拔出来的新秀人物,韩观也不想得罪,面对姚广孝保持了沉默。m.

    韩观不说话,不意味着其他人都哑巴。

    朱权反对:“皇上,张辅一战成名,是领兵打仗的好苗子,也是一将帅之才。然他毕竟没有带过大军,突然作三十万军队的主帅,实在是有些冒险。要知将兵,有千,万,十万,多多益善……”

    何福深深看了一眼镇定自若的张辅,对朱允炆道:“臣认为,张辅虽有大才,然威信毕竟不足,骤然提拔为三十万大军的统帅,怕是不妥,还请皇上三思。”

    朱允炆也清楚,相对于韩观、何福等人,张辅最大的不足就是资历浅,经验不足,只凭着广西的军功初露头角,尚且很难直接作为三十万大军的统帅。

    在朱棣时期,张辅也不是作为主帅出征的,而是作为朱能的副将,只不过朱能病死途中,张辅这才接过了指挥权,展现出了自己无与伦比的军事天赋。

    但那是在特殊情况下的接班,可现在是正常情况,总不能安排一个人,半路突然挂了,张辅再接班吧……

    是相信张辅的军事才能,给他登上名将舞台的机会,还是选择韩观,走另一条历史路线?

    朱允炆看向姚广孝。

    姚广孝面对众人的质疑,自信地说:“臣举张辅,理由在四,诸位不妨听过之后再作评判。”

    “讲。”

    朱允炆平静地说。

    姚广孝上前一步,对韩观道:“以韩都司之眼光,才能与张辅论之,上下谁分?”

    韩观脸色一变,姚广孝这个问题有些要命,如果说自己不如张辅,弱了自己的威严,若说强于张辅,又显得咄咄逼人,不识大体。

    姚广孝见韩观不言,看向朱棣:“以燕王之眼光,认为张辅之才能,可否为主帅?”

    朱棣仔细看着姚广孝,从那双深邃的目光中似乎读懂了什么,然后看向张辅,客观地来说,自己倚重张辅的父亲张玉,对张辅自是熟悉,只不过没想到此人能在广西打下赫赫威名。

    姚广孝肃然道:“张辅为水师参将张玉之子,为皇上委派进入广西,掌管广西南宁卫,只用了短短一个月,就将南宁卫从一滩烂泥锤炼为精锐,此其一,驾驭之才,自有将威!”

    “永平寨、虎山岭,分兵奇袭,诈敌攻山,身先士卒,以少胜多,一举成名,此其二,足智多谋,兵法娴熟!”

    “身为偏将,不为私利,不为战功,立足大局,带南宁卫历经生死,翻山越岭,一举夺下镇南关,彻底封死胡杜大军南撤之门,此其三,谋有大局,不计得失!”

    “困守镇南关,腹背受敌,临危不惧,身先士卒,抗住了敌人疯狂进攻,军民齐心,终成大功!此其四,意志顽强,死地求生!由此四点,臣认为张辅堪当大任!”

    徐辉祖与铁铉沉思着。

    姚广孝说得都是事实,虽然张辅在广西做的事不算多,但其表现出来的统御能力、作战能力,是无可否认的。他缺少的,只是更多的机会,更大的舞台。

    一直沉默的杨士奇走了出来,道:“军国大事,臣原不该发言。但皇上有召在此,臣就斗胆一言。”

    “讲。”

    朱允炆严肃地说。

    杨士奇声音沉稳:“韩都司自有其长,张指挥同知也有其优。若两者选一作为主帅,臣认为,张辅为上。回顾广西时张辅对战胡杜,其以初战之身,半卫之兵,抵抗万人,可见其能力足以大用。”

    铁铉、朱棣等人听出来了,杨士奇的观点是张辅是经验不足,不是能力不足,只要有能力,就不让他多给他一点机会。

    朱允炆看着欲言又止的杨荣,问:“你素有高论,今天怎不言语?”

    杨荣不失礼貌地笑了笑,道:“藩王与诸位大臣都在这里,臣实在不敢多说。”

    “呵,若是不敢多说,又为何敢来?讲吧。”

    朱允炆有些期待。

    杨荣认真地看着朱允炆,道:“臣与杨祭酒、姚侍郎一样,认为张辅可作统帅。至于带兵经验不足,不足以驾驭三十万大军,不过是没看到张辅的能力罢了。臣在兵部职方司任职,知晓广西练兵三万,张辅为主将,凭祥卫一卫万人编制,张辅为主将,在其回京后,更是参与大军演,统兵十万,于山林中攻坚演训,调配自如,用兵如神……”

    铁铉与徐辉祖连连点头,就连朱棣也无法反对。

    张辅进入京师之后,与韩观、沐晟一起,随即被任命为军队主将,负责山地整训,三人表现中,以张辅为最优。

    朱允炆有了决断,目光扫过众人,对站在最后的杨溥道:“你不打算建言献策了吗?”

    杨溥尴尬一笑,这是朱允炆在提醒杨溥让胡濙出关的事:“皇上,臣认为事已分明,无需建言献策,不过臣倒想献人以为大军所用。”

    “谁?”

    “臣自己,请求从军南征……”

    杨溥清楚这是一次重要的战争,一旦在此战中立下功劳,他日定能站稳朝廷。而如果按照寻常路慢慢苦熬资历,自己想要混出头,怕还需要十年二十年,那样太久了!寒梅惊雪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