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屋 - 历史小说 - 朕在线阅读 - 772【东宫官】

772【东宫官】

    江苏之前的左布政使,叫做甘棠淑,江西丰城县秀才。

    如果只看人口和税收增涨率,他在江苏可谓政绩斐然。谁也挑不出错来,赵瀚也没法挑错,因此调回中枢升官,直接做了商部左侍郎——品级上降了一级,但属于实打实的升官。

    甘棠淑办理完任职手续,又到宫里见了皇帝,隔日便去拜会喻士钦。

    商部左侍郎,竟然主动拜会工部右侍郎!

    整天被李日宣使用骄敌之计,足足过去一年时间,喻士钦居然还能保持理智。但真正熟悉他的人,已经能感受到变化,喻士钦说话越来越不客气了。

    两人属于多年故友,略作寒暄之后,甘棠淑就问道:“敬堂兄,愚弟奉命迁调回京,陛下让他徐颖继掌江苏。这是何意?徐颖以前可是执掌‘锦衣卫’的!”

    喻士钦也是眉头紧锁,摇头道:“看不明白。陛下做事一向藏有深意,难道是对江苏官场不满?可江苏一省,户口日增、工商兴旺、文教昌盛、赋税奇多,到底还有什么让陛下不高兴的?我思来想去,可能是我们多虑了。陛下纯粹是想提拔徐颖,让他先主政一方,然后再调回朝廷做尚书。”

    “希望如此。”甘棠淑心里还是有些不安。

    二人都觉得江苏情况很好,挑不出来任何漏洞。

    喻士钦说道:“朝廷部门要大调整,方案已经出来了,今后是内阁、八部、两院、一府、一行、十二曹。被裁撤的部门尚书,平调他部任职,又有两位大臣入阁为相。”说着,喻士钦笑起来,“我也要挪窝了,从右侍郎迁为左侍郎。”

    甘棠淑抱拳道:“恭喜兄长!”

    八部:吏、户、礼、兵、刑、工、商、财。

    两院:督察院、国安院。

    一行:大同银行。

    一府:六军都督府。

    十二曹:分别对应八部两院一行一府。

    这是大同新朝的完整制度,除非遇到重大问题,否则赵瀚今后不会再调整。

    微调当然还会搞,由于武将一个个牛逼,只能从制度上让文官压着武将,即便如此都有些压不住。随着一批勋贵武将调回中央,今后会从制度上,给武将多一些权力,反正尽量做到文武平衡。

    喻士钦低声说道:“陛下有意组建东宫班底。”

    “东宫?”甘棠淑眼睛一亮。

    喻士钦点头说:“太子已经十三岁了。”

    甘棠淑问道:“陛下做事一贯不落俗套,这东宫官职,是沿用前明制度,还是又有什么新规矩?”

    喻士钦说道:“大致沿用前明。”

    明朝的东宫官职,不是朱元璋随便设立的,而是总结历朝历代的经验,认真制定的最妥善法子。

    核心要领,是让朝廷重臣,兼任太子的官职。

    这个做法,是为了缓和皇帝与太子矛盾,免得出现储君夺位的情况。因此终明一朝,都不可能有太子造反,因为太子根本没有造反的能力。

    缺点是东宫官职日渐虚化,成了荣誉职务和升迁跳板。

    由于朱厚照没有儿子,东宫官职彻底虚化。嘉靖继位之后,故意不改变这种现状,甚至把“太子监国”也弄没了。当时,嘉靖的儿子才四五岁,这位道爷都完全不能容忍。

    ……

    徐颖前往江苏赴任的第六天,朝会之上,赵瀚宣布了东宫官的设立。

    太子六傅,遵循旧例不变。

    即从一品的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二品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这六种官职,多授予阁部重臣,或者立下大功的朝臣。它既是赏赐给朝臣的荣誉职务,也让大臣做太子名义上的老师,属于皇帝和太子之间的润滑剂,也是保障皇权平稳交接的润滑剂。

    有了太子六傅坐镇,就不会出现皇帝病重,大臣伙同太子夺位的事情。

    接下来,才是实际官职。

    太子宾客,正三品,教导太子礼仪,规劝太子过失。

    文华殿大学士,正五品,内阁成员兼任,辅导太子熟悉政务,负责太子的教育问题。

    詹事,正三品,总揽东宫政务,辅导太子熟悉朝政。

    詹事之下,又有许多职务。

    比如太子洗马,从五品,掌管太子要看的图书。春坊大学士,正五品,太子给皇帝上疏,太子给大臣写信,还有太子的学习课程,都需要这位大学士来把关。

    整个詹事府的官员,主簿厅、左右春坊和司经局,不但要教导太子学习功课,还要呈奏分析朝廷大事,讲解皇帝和内阁对政务的处理。一旦皇帝病重或外出,太子可以立即监国,处理政务直接就能上手。

    “从今以后,”赵瀚坐在大殿里,对朝臣百官说道,“天下各级学校,每十日一轮回。上课八日,休息两日。”

    对于学生而言,休息两日也不安生,因为老师会布置家庭作业。

    太子就更为头疼,两个休息日,必须拿出一天,由东宫官员来授课。

    上午,学习治国之理。除了传统的《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书籍,还要学习本朝的《大同集》。也不要求太子背诵,反正就当听故事,太子必须知道这些东西。

    下午,学习治国之术。阁部已经处理完的政务,精选一些重要内容送过来,由东宫官员进行分析讲解。

    散朝之后,东宫官们汇聚一堂。

    几位内阁重臣,全部被任命为太子六傅。他们的职务都是虚的,就连因太子而设的文华殿大学士,也只名义上负全责,真正的职位是在内阁处理政务。

    这些重臣讲了几句,便自行离开了,今后偶尔也会亲自来给太子授课。

    剩下的,才是实务官员。

    太子宾客,胡梦泰,皇后的表姑父,也就是太子的表姑姥爷。

    詹事,张岱,总揽东宫政务。

    他们两个属于专职人员,其余多为十二曹官员兼任。至于两个太子洗马,直接是翰林院、钦天院博士兼任,随时可以叫来解答文理科知识。

    张岱对自己的新官职非常意外,他以前是鸿胪寺卿,莫名其妙就调来做东宫大管家。

    很简单,他名气够,资历也够,跟各派系还牵扯不深。

    那些重臣离开之后,张岱对剩下的官员拱手说:“在下初掌詹事府,还需诸位鼎立相助。有什么疏漏之处,诸位同僚不妨加以指正!”

    “岂敢,岂敢!”詹事府官员连忙回答。

    张岱对胡梦泰说:“胡先生来讲几句吧。”

    胡梦泰摆手笑道:“不必了,我只是太子身边的谏官。”

    太子宾客,满额时最多有四人,名义上规劝太子得失,其实就是太子的谋士。他们会帮太子分析朝堂局势,分析朝廷政务处理的内情。

    太子宾客这个官职,有明一朝,只在朱元璋时设立,后来就被完全取消了。

    取消的原因很简单,太子要谋士来干嘛?

    赵瀚可以给太子安排宾客,估计今后的皇帝,同样会取消这个职务。甚至,赵瀚自己就会取消,把胡梦泰调任尚书职务。

    一番日常事务安排,张岱让属官们退下,只留胡梦泰讨论工作。

    张岱说道:“太子的学业,还是以皇城学校为主。詹事府这边,每十日只学习一日,时间是不是太少了?”

    胡梦泰说:“太子才十三岁,慢慢熟悉政务便可,讲得太深他能听懂?我估计吧,等太子中学毕业,詹事府的课程就会变多。到时候,可能有一半的时间,都会学着怎么处理政事。”

    “此言有理。”张岱点头道。

    然后两人发现,他们没啥好聊的,因为太子在詹事府上课的时间太短。每旬的课程安排,一天就能搞定,剩下的日子根本无事可做。

    张岱又找话道:“昨日进宫面圣,陛下的意思,太子年纪太小,授课时不要太死板严肃。特别是讲解《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尽量的寓教于乐,把历史编成故事讲得精彩些。不能让太子厌烦,多多培养太子的兴趣。”

    胡梦泰笑道:“那就让每旬的授课之人,把故事编得精彩一些。围绕着政要、通鉴,也可讲些相关的事情。比如房玄龄怕老婆什么的,这种故事,小孩子肯定喜欢听。还有李世民怎么做天可汗的,打仗时多么威风,讲出来太子也很喜欢。”

    张岱突然想起了个事儿:“陛下交给翰林院一个差事,让他们编写《历代田政得失》,也不知道翰林院编得怎样了。这本书,陛下也说要让太子学习。”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胡梦泰说道:“我问过了,已经编写完大半。编写过程中,翰林院还有新的发现。比如,隋朝二世而亡,也跟田政崩坏有关。”

    张岱感觉很稀奇:“田政崩坏,无非土地兼并太严重。隋朝只有二世,土地兼并应该不严重吧?”

    胡梦泰说道:“隋朝虽然才二世,但得国太易啊,在北方杀的士绅太少。翰林院那些史官发现,隋朝的人口户口增涨,还有耕种面积的增涨,速度快得简直离谱。”

    张岱说道:“或许是清查隐田隐户而来。”

    胡梦泰说:“确实在清查隐田隐户,但还是太匪夷所思,而且持续时间特别长。翰林院的史官,已经大概推测出实情。隋炀帝好大喜功,地方官员在清查人口和田亩时,为了政绩都在虚夸乱报,而隋炀帝还就当真了。有那么多虚无的人口和田亩,当然要征收赋税。地方官员为了完成任务,无法向大族征收,只能算在百姓头上。”

    “一边是世家大族不交赋税,一边是平民百姓加倍征收,老百姓怎受得了?隋炀帝还大肆建造仓储,说起来像是常平仓,但根本不拿出来赈济百姓。民间的粮食被朝廷收走,非但不灾年赈济,甚至无法在市面流通。一旦遇到天灾,就完全买不到粮,便有地方豪杰举事。哪个豪杰敢开仓放粮,哪个豪杰就能得民心……”王梓钧的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