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屋 - 历史小说 - 明末:重造大顺天在线阅读 - 第236章 全民普税

第236章 全民普税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乱了孙传庭的追击计划,也无法继续扩大战果。

    孙传庭只能见好就收,下令让全军加快收拾战果,准备撤离郏县,这一仗虽然没有达成他预期中的战果,可也算是一场打胜仗。

    但是此时的孙传庭却小看了李自成骨子里的韧性和狠辣。

    当袁宗第和郝摇旗的残军溃退到半路的时候,便已经遇到了李自成亲自率领的援军,为了确保此战能够战胜孙传庭,与此同时连罗汝才的军队也一同赶来,双方汇聚起来足足有十余万人。

    眼看着天上下起了暴雨,罗汝才顿时有些畏难,他轻声道:“下这么大的雨,再这样走肯定要出事,还是等雨势停下来再赶路吧。”

    李自成连忙摇了摇头,他知道机会终于已经来临,倘若错失后将十分可惜。

    在他的一力要求下,闯营和曹营不得不冒着大雨一路赶往郏县,正好在途中遭遇了正准备撤离的官军。

    看到官军的身影,李自成不由得长长松了一口气,如果真等雨停后才追击,只怕早就让孙传庭给溜走了!下一次再想有这么好的机会,恐怕就很困难了。

    对于闯军而言,下雨天作战还有一个大大的好处,那就是雨水可以彻底让官军的火器失效,这对于火器占比相对较小的义军而言是一个利好,他们相对而言并不依赖火器。

    双方半途相遇,李自成也就果断下令,让全军展开出击,势必要彻底消灭孙传庭。

    随着命令的下达,闯营各将和曹营的将领们也没有丝毫的犹豫,各自率领营下的将士们朝着官兵冲去,展开了一场近身的惨烈厮杀。

    在这方面而言,官兵的经验自然是少得可怜,他们手中的火铳和弓弩都在雨水下失去了作用,除了用长矛苦苦支撑以外,几乎没有发起反击的余地,只能被动挨打。

    眼看着战局陷入了不利局面,孙传庭十分果断的决定后撤,但是撤退也是很有讲究的,并不是直接下令全军后撤,而分批分波次进行后撤,同时也借助着大雨的掩护,边打边撤,将原本激烈的战事变成了拖泥带水的消耗战。

    随着孙传庭策略的调整,局面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李自成十分敏锐的察觉到了官兵要后撤的意图,但问题是这一战太过于仓促,再加上大雨的掩护,使得他的军队还没有充分展开和调整到位,光靠前线的一些军队只能缠住一部分官军,无法实现对官军的包围和合拢。

    “一定不能放孙传庭走,来人跟我一起杀过去!”

    李自成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亲自率领老营精锐,顶着大雨发起了冲锋,他丝毫不曾犹豫,带着麾下的精锐就朝着孙传庭的大旗下发起攻击,这一幕竟然同当年南原之战无比相似,只是双方的境地却调转了过来。

    孙传庭自然也想起了这一幕,他不由得叹息了一声,轻声呢喃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个李自成终于是成气候了。”

    一旁的中军副将刘仁达连忙上前恳求,希望孙传庭能尽快撤离。

    孙传庭点了点头,这一仗打到了这个份上,他继续待在这里的意义已经不大,还不如尽早撤离,以图后策。

    当然,孙传庭人虽然在侍卫的护送下离去,但是他的大旗却始终竖立在战场上,作为大军的定海神针一般,稳稳插在了山头。

    大雨如同瓢泼一般倾盆而下,白茫茫的雨线几乎遮盖住了所有人的视线,直到此时李自成才不得已下令收兵。

    当然即便如此,义军这一次也算是先败而后胜,打了孙传庭一个措手不及,光是斩首就足足有五千多级,至于俘虏更是多达万人,算是打了一个大胜仗。

    .......m.

    对于远在池州府的李晟而言,他自然还不知道孙传庭与李自成之间爆发的这一战,而他的精力更多也集中在治理江南的决策上,为此当革新军兵锋直指南京之时,他的行辕抵达贵池后,便宣布召开了一次会议。

    当然,这一次会议与会者并不多,但是主要集中在华督府、革新军以及大同党的高层决策人士当中,同时这也将会是未来革新军财政赋税政策的一次碰撞。

    对于任何一个新生的集团而言,财权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军权——毕竟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尤其是一个新生政权的重要根基便是关系其未来的财赋制度,它甚至能决定这个政权的存亡时间。

    用大明作为例子的话,那他的财赋制度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明制的影子有一部分来自于蒙元,但是更多来源于秦汉唐宋以降的汉族政治传统,当年朱元璋就曾经自称‘远稽汉唐,略有损益,亦参之以宋朝之典’,因此洪武建制时,朱元璋便有很多带有理想色彩的内容,比如他仿照唐朝府兵制,设立了卫所和军护,原意便是确定军户和军屯制度,企图实现‘朕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伟大理想。

    当然,现实也很残酷,随着时间推移,卫所制被大肆破坏,毫无战斗力可言,到了后期以致于募兵制成为了实际的明朝兵制。

    但是这种卫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明的财赋制度,在不需要负担庞大的军费前提下,朱元璋也罕见的制定了相对于历朝历代更低的税率,同时也因为各方面原因,使得大明的财政收入严重依赖于土地,商业税几乎只是象征性的收取了一部分,将以农为本的思想贯彻到底,农业税收入几乎占据了国家税收的九成以上。

    因此,像这样具备非常理想化的税收制度体系,也就失去了很多的冗余空间,说白了就是不能犯错,也不能出现变化。

    但问题是,历朝历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其人口土地不可避免就会出现兼并的现象,再加上明朝对于士绅群体、宗室贵族的优待,使得这部分人口是不需要交税的,而这些人的存在也大肆破坏明朝的根本税基,出现了大量的投寄情况,等到了弘治时期,大明朝可以收入农业税的土地,已经从朱元璋时期的八百万顷下降到四百万顷,而且这些税收完全集中在底层的老百姓身上,原先的低税率也因为各种加税变得极为高昂,民变自然就十分多见。

    对于这一点,李晟首先确定的第一个原则是,全民普税,任何人任何理由都不得逃税漏税。 江湖烟雨秀的明末:重造大顺天